第一章 創造原理

經過漫長的歷史期間,人類為了解決人生與宇宙的根本問題,一直陷於苦悶中。但是,至今尚未有一人能給予我們滿意的解答。這是因為不明瞭原本人與宇宙是如何被創造的根本原理之故。然而,我們還有比這更根本的先決問題,那並非關於結果性存在,乃是關於原因性存在的問題。關於人與宇宙,除非明瞭創造他們的神為如何之存在,否則無法解明。創造原理將廣泛地論及此根本問題。

第一節 神的二性性相與被造世界

(一)神的二性性相

我們如何才能瞭解無形存在之神的神性呢?只要觀察被造世界就能明瞭。所以,保羅說「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一.20)。如同一切作品是看不見之作者稟性的實體展開,森羅萬象的被造世界,也是創造它的神將祂不可見的神性,當作實體對象展開的。因此,如同通過作品就能明瞭作者的稟性一般,觀察被造萬物就可明瞭神的神性。

為了要明瞭神的神性,讓我們來探求普遍存在於被造世界的共通事實。一切存在,無論何物,不僅在其自體內,與別的存在之間,也都以陽性與陰性的二性性相,結合相對的關係方能存在。舉例來說,在今天,被認為物質之根本構成要素的基本粒子,也都具有陽性、陰性,或陽性與陰性中和之中性。它們以二性性相結合相對的關係形成原子。

而且,原子也帶有陽性或陰性,他們也以二性性相結合相對的關係,形成物質的分子。如此形成的物質,再互相以二性性相的相對關係,被植物或動物吸收成為營養。

所有的植物又各自以雄蕊與雌蕊存續,所有的動物各自以雄雌繁殖生存。以人為例,神創造男性亞當後,說「那人獨居不好」(創二.18),又創造了當作其對象的女性夏娃後,方認為「甚好」6(創一.31)。同時,如同電解後的陽離子與陰離子各自以質子與電子結合形成一般,雄蕊與雌蕊,或雄與雌也各在其自體內結合陽性與陰性二性性相的相對關係存在著。就人而言,在男性內,潛在有女性性相;而在女性內,也潛在有男性性相。不僅如此,森羅萬象的存在樣相皆為相對的,如表裡、內外、前後、左右、高低、強弱、抑揚、長短、廣狹、東西、南北等,這是因為一切被造物,皆被創造為必須以二性性相的相對關係互相維持存在的緣故。

如上述,我們已說明過,一切存在均以陽性與陰性二性性相的相對關係維持存在的事實。再進一步,我們必須明瞭,形成一切存在之更根本的另一面二性性相的相對關係。凡存在者,都具有內性與外形。並且,其可見的外形相似於不可見之內性。內性雖然是眼睛看不到,但因它持有某種樣相,因此,相似於它的外形,即以眼睛可見之某一樣相顯現出來。我們稱前者為性相,後者稱為形狀。不過,由於性相與形狀是表現同一存在的相對兩面,因此,也可把形狀稱為第二的性相。總合兩者,稱為二性性相。

上述之事,以人為例來說明。人是由稱為體的外形與稱為心的內性所構成的。可見的體,相似於看不見的心;意即,心持有某一樣相,因此,相似於心的體也持有某一樣相。這就是由面相或手相等外貌,判斷看不見的心或命運所持的根據。我們稱心為性相,體為形狀。不過,心與體皆為同一人的相對兩面,因此,也可把體稱為第二個心,並將他們總稱為二性性相。由此,我們明瞭一切存在,都是藉著性相與形狀之二性性相的相對關係存在之事實。

那麼,性相與形狀之間具有怎樣的關係呢?無形之內的性相成為原因,站在主體的立場;而形狀即成為有形之外的結果,站在對象的立場。因此,這兩者將持有互為內與外,原因與結果,主體與對象,縱與橫等相對關係。再以人為例來說明,心與體各相當於性相與形狀,體不僅相似於心,並按照心的命令,或動或靜,因此,人即指向著其目的維持生命。所以,心與體持有內與外,原因與結果,主體與對象,縱與橫等相對關係。

任何被造物,其等次雖有差別,但都持有無形的性相,即相當於人的心。這無形之內的性相成為原因或主體,使相當於人之體的形狀部份運動,使這個性體成為持有某種目的之被造物存在著。所以,動物也有相當於人之心的部份,成為指向某種目的之主體性原因,使肉體得以為了其個體目的營生。植物也有這種性相部份,作如同人心一般的作用,使個體維持有機性機能。不僅如此,人要彼此結合,是因為每個人中都有想要互相結合的心。同樣地,陽離子與陰離子能夠結合成為某種物質,也是因為在兩種離子中,各有指向以形成分子為目的之某種性相部份的緣故。電子以質子為中心轉動而形成原子,這也是因為在二者之間,各有以指向形成原子為目的之性相部份的緣故。

今日的科學,認為構成原子的基本粒子是由能量形成。那麼,這能量為了形成基本粒子,就必須在能量自體中,具有指向以形成基本粒子為目的之性相部份。再進一步,我們即不得不探求使具備性相與形狀的能量存在,且成為一切存在界之窮極原因的某一存在。此存在必須是一切存在的第一原因,且具備一切存在之主體性性相與形狀。我們將此存在界的第一原因稱為神,並將此主體性性相與形狀,稱為神的本性相與本形狀。如保羅所論證的,由探求一切被造物內普遍具有的共通事實,我們即瞭解神就是本性相與本形狀之二性性相的中和主體,並且是一切存在界的第一原因。

我們已說明一切存在都是藉著陽性與陰性之二性性相的相對關係而存在之事實。因此,以森羅萬象之第一原因臨在的神,也必是藉著陽性與陰性之二性性相的相對關係存在著,這是必然的結論。同時,通過創世記第一章節「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像造男造女」的記載,我們亦可明瞭神是以陽性與陰性二性性相的中和主體存在之事實。

那麼,性相形狀的二性性相與陽性陰性的二性性相之間,又有什麼關係呢?原本,神的本性相與本形狀,各具有本陽性與本陰性的相對關係,因此,神的本陽性與本陰性即各為本性相與本形狀的屬性。所以,陽性與陰性之間具有與性相形狀之間相同的關係。因而,陽性與陰性具有內與外、原因與結果、主體與對象,或縱與橫的相對關係。神取下男人亞當的肋骨,創造女人夏娃當作他的對象(創二.22)的紀錄,其理由即在此。我們把神的陽性與陰性,各稱為男性與女性。

以神為中心完成的被造世界,正如同以心為中心完成的一個人一樣,是一個按照神的創造目的,或動或靜之完全的有機體。而此有機體也須具備性相與形狀,其性相的存在就是神,其形狀的存在就是被造世界。神把立於被造世界中心的人當作神的形狀(創一.27)的理由亦在此。神是以性相的男性格主體存在,因此,當作對象而創造了形狀的被造世界。哥林多前書十一章7節的聖句「男人是神的形像與榮耀」即證實了此原理。因為神是性相的男性格主體,因此,我們稱神為父,以表示其格位。總結上述內容,就可明瞭神是本性相與本形狀之二性性相的中和主體,同時,也是本性相的男性與本形狀的女性之二性性相中和的主體,而對於被造世界,神是以性相的男性格主體臨在之事實。

(二)神與被造世界的關係

根據上述,即可明瞭被造物均為神的實體對象,是被分立為相似於無形主體神之二性性相的實體。我們將此實體對象稱為個性真理體。因為人是神的形象之實體對象,即稱為形象的個性真理體,除了人以外的被造物則是象徵的實體對象,即稱為象徵的個性真理體。

因為個性真理體是當作相似於神二性性相的實體被分立的,所以,他們即被分立為相似於神本性相男性的陽性實體,與相似於神本形狀女性的陰性實體。不僅如此,因為如此被分立的個性真理體皆為神的實體對象,因此他們即各自相似於神的本性相與本形狀,而在他們自體內,具備性相與形狀的二性性相,同時也具備陽性與陰性的二性性相。

在此,我們概要以二性性相為中心,探究神與被造世界之間的關係。被造世界是無形主體神的二性性相,根據創造原理,象徵地或形象地實體分立的個性真理體所構成之神的實體對象。即萬物是神的二性性相分立為象徵性實體的實體對象,而人是被分立為形象性實體的實體對象。因此,神與被造世界之間的關係,就如同性相與形狀,有內與外、原因與結果、主體與對象、縱與橫等二性性相的相對關係。

現在,我們由創造原理的立場,察看東洋哲學的中心─易學的根本。易學是以太極(無極)為宇宙的根本,主張由太極生成陰陽,由陰陽生成金木水火土五行,由五行生成萬物。並把陰陽稱為道(一陰一陽謂之道),其道即為聖言(道也者,言也)。綜合上述內容,即表示太極生成陰陽,即聖言,由此聖言生成萬物。因此,即表示太極為一切存在的第一原因,陰陽統一的核心與中和的主體。

若將約翰福音一章1~3節所記載的,道(聖言)就是神,萬物皆是藉著道創造的內容與此內容相對照,即可明瞭陰陽中和主體的太極,是表示二性性相中和主體的神。

據創造原理,聖言是由二性性相形成,因此,聖言所創造的被造物也必由二性性相形成。因此,主張陰陽即為聖言之易學的說法是極為妥當的。

不過,易學僅以陰陽為中心觀察存在界,尚不知存在界均具備性相與形狀的事實,因此,只闡明了太極為陰陽的中和主體,無法明白太極原本就是本性相與本形狀二性性相的中和主體。故無法明瞭關於太極為人格神之事實。

現在,我們可瞭解東洋哲學之根本的易學,是唯有藉著創造原理方能解明的事實。並且,可知道近來中醫學逐漸提高其權威,也是因其立足於以陰陽為中心之創造原理的根據上之故。

第二節 萬有原力與授受作用及四位基台

(一)萬有原力

神是一切存在的創造主,超越時間與空間,永遠自存的絕對者(出三.14)。因此,在啟示錄二十二章13節記載著「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我是初,我是終。」所以,神要以如此存在臨在所需的根本力,也須是永遠自存絕對的,同時,此力亦是使被造物產生維持存在所需之一切力的根本。我們把這一切力的根本力,稱為萬有原力。

(二)授受作用

構成一切存在的主體與對象,如藉著萬有原力,造成相對基準做良好的授受,即可產生其存在所需的一切力,即生存與繁殖作用所需的力。經過此過程以產生力的作用,稱為授受作用。所以,萬有原力與授受作用力之間有各為原因與結果,內與外,主體與對象的相對關係。亦可說萬有原力為縱的力,授受作用為橫的力。

我們以萬有原力與授受作用為中心,再具體地查明關於神與被造物的事。神在其自體內,持有永存的二性性相,他們將藉著萬有原力,造成相對基準,做永遠的授受作用。藉此授受作用力,二性性相將造成永遠的相對基台,成為神永遠的存在基台,使神發揮永存並創造被造世界所需的一切力。

而被造物自體的二性性相,將靠著萬有原力造成相對基準做授受作用。由授受作用力,其二性將造成相對基台,爾後,此個性體方能立為神的對象,並能發揮自體存在所需的一切力。舉例說明,靠著質子與電子的授受作用使原子得以存在,並引起融合作用等。又靠著陽陰兩個離子的授受作用,使分子得以存在,並產生化學作用。

植物即靠著導管與篩管的授受作用,維持植物體的機能,並促進其有機性成長。同時,靠著雄蕊與雌蕊的授受作用而繁殖。

動物也藉著雄與雌的授受作用,維持其生存與繁殖。又在動植物之間,藉著氧與二氧化碳交換,蜜蜂與花朵間授受作用等互相共存。

觀察天體,也靠著太陽與行星間授受作用,使太陽系存在,同時為了形成宇宙而運行著。而地球與月球也靠著授受作用,維持一定的軌道,繼續做公轉與自轉的運行。

人的肉身是靠著動靜脈、呼吸作用、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等授受作用維持其生命,其個性體是靠著體與心的授受作用存在,並且為其目的活動。

在家庭中,即夫妻之間;在社會,即人與人之間;在國家,即政府與國民之間,更進一步,在世界,即國家與國家之間,也是互相藉授受作用而共存。

無論古今中外,即使惡人也具有想要過良善生活的良心力,這種力,在不知不覺中強力地作用著,任誰也無法攔阻,所以,行惡時,會立刻受到良心的責備。倘若墮落人沒有這種良心作用,神的復歸攝理是不可能展開的。那麼,此良心作用力是如何產生的呢?倘若所有的力都必須靠授受作用方能產生,那麼,良心也無法單獨產生其作用力。意即,良心也必須立於某一主體的對象立場,經過與其主體造成相對基準做授受作用,方能發揮其力量,我們把這良心的主體稱為神。

墮落,就意味著人與神之間授受作用中斷,而無法成為一體,反而與撒但結交授受關係成為一體。耶穌是與神形成完全的授受關係而成為一體之唯一獨生子。因此,如果墮落人與耶穌連結完全的授受關係而成為一體,即可復歸其創造本性。又經過與神的授受作用,能與神成為一體。所以,耶穌是墮落人的仲保,同時也是道,是真理,又是生命。因此,耶穌獻上他的生命,想要以愛與犧牲賜下一切,所以,無論是誰,凡以信仰歸向他的,就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三.16)。基督教是藉著愛與犧牲,以耶穌為中心,恢復人與人之間橫的授受迴路,進而復歸與神之間縱的授受迴路之愛的宗教。所以,耶穌的教訓與行蹟都是為了此目的。例如:耶穌說「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太七.1~2)。又說「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太七.12),並說「凡在人面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認他」(太十.32)。耶穌又說「人因為先知的名接待先知,必得先知所得的賞賜,人因為義人的名接待義人,必得義人所得的賞賜」(太十.41),又說「無論何人,因為門徒的名,只把一杯涼水給這小子裡的一個喝,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人不能不得賞賜」(太十.42)。

(三)基於正分合作用完成三對象目的之四位基台

(1)正分合作用

由於萬有原力,神自體內的二性性相,如造成相對基準做授受作用,此授受作用的力即引起繁殖作用,而以神為中心,分立出二性性相的實體對象。此被分立的主體與對象,如再由萬有原力造成相對基準,做授受作用,又互相合性一體化,成為神的另一對象。如此,以神為正,由祂分立,再合性一體化的作用,稱為正分合作用。

(2)三對象目的

基於正分合作用,以正為中心,被分立成為二性實體對象的主體、對象與其合性體,各自站在主體的立場,把其餘別者當作對象,造成三對象基準。而且,彼此之間如果互相授受作用,即是以其主體為中心,各自完成三對象目的。

(3)四位基台

基於正分合作用,以正為中心,立為二性實體對象的主體與對象,與其合性體各自完成三對象目的,即造成四位基台。

四位基台為四數的根本,並且是完成三對象目的之結果,所以,亦是三數的根本。同時,四位基台是基於正分合作用,經過神、夫婦、子女三階段完成的,所以是三階段的根本。四位基台以各位格為中心,各有三對象,總合起來,即成為十二對象,所以亦為十二數的根本。四位基台是完成創造目的之善根本基台,所以,是神能運行的一切存在,以及其存在所需之一切力的根本基台。因此,四位基台就成為神永遠的創造目的。

(4)四位基台的存在樣相

凡是基於正分合作用,形成三對象目的,並完成四位基台的任何存在,都做圓形或球形運動,而成為立體性存在。在此,我們來察看其理由。基於正分合作用,將由神的二性性相分立成為其實體對象的主體與對象。假若其對象與主體相應造成相對基準,則其對象即以主體為中心,互相交換授的力(離心力)與受的力(向心力)做授受作用。如此,主體與對象做授受作用時,對象即以主體為中心回轉,作圓形運動而合性一體化。根據同樣原理,其主體成為神的對象,以神為中心回轉,而與神合性一體化,並且其對象又與此主體合成一體化,這時,此合成體才成為相似於神二性性相的實體對象。如此,其對象與其主體合性一體化,才能成為神的對象。

並且,這實體對象的主體與對象,又各由二性性相構成,他們亦按授受作用的原理,各自做圓形運動。由於此實體對象各自不斷做運動的主體與對象之間,又通過授受作用來做圓形運動,所以,這圓形運動即按照引起這運動的主體與對象自體的特殊運動樣相,有時只在同一平面的軌道運動,但一般而論,是以主體為中心,不斷地變化其圓形運動軌道的角度回轉,所以,這運動遂引起球形運動。因此,完成四位基台的存在都做圓形或球形運動,其存在樣相即不得不成為立體。

以太陽系為例來說明。以太陽為主體的所有行星,都成為太陽的對象,與它造成相對基準。它們以太陽為中心而與其相應,藉著離心力與向心力做授受作用,因此,它們都做公轉的圓形運動。做此圓形運動的太陽與行星,合性一體化而構成太陽系。然而,不僅二性性相複合體的地球行自轉,由於太陽或是以太陽為中心的其它行星亦為二性性相的複合體,因此,它們也不斷地自轉。所以,自轉的太陽與行星之間的授受作用所造成之太陽系圓形運動,並非經常在同一平面軌道上回轉,乃是以太陽為中心,不斷地改變其軌道角度回轉,所以,太陽系遂做球形運動而成為立體性存在。

如此,所有天體都做圓形或球形運動而以立體存在著。由無數這種天體互相做授受作用,合性一體化而形成的宇宙,當然亦基於同樣原理,行球形運動而成為立體性存在。形成原子的電子,與質子造成相對基準,以質子為中心做授受作用時,互相間就引起圓形運動而合性一體化形成原子。質子與電子亦各別由二性性相構成,各自不斷地運動,所以,質子與電子之間授受作用所造成的圓形運動,亦非僅在同一平面軌道上回轉,而是以質子為中心,不斷地改變其角度回轉,所以,這運動遂成為球形運動。原子就是行此球形運動而成立體性存在。藉著電力出現在陰陽兩極的磁力線,亦按同樣原理作球形運動。

我們再以人為例來思考。倘若體成為心的對象,與心造成相對基準做授受作用,那麼,體即以心為中心,做圓形運動而合性一體化。假若心成為神的對象,以神為中心回轉,與神合性一體化,體與心合性一體化,那麼,此個體即成為相似於神二性性相的實體對象,成為完成創造目的之人。然而,體與心亦各由二性性相構成,其自體各自不斷地做運動,所以,體與心之間,授受作用所引起的圓形運動,將以神為中心,不斷改變其角度回轉,而成為球形運動。所以,完成創造目的之人,就是以神為中心,經常過球形運動生活的立體性存在,其結果,連無形世界也可以主管。(參照本章第六節)

如此,主體與對象授受之平面迴路的圓形運動,再以立體迴路變成球形運動時,創造造化的妙趣即被展開。即按其迴路的距離、樣相、狀態、方向、角度或者其各授受力速度的差別等,展現千態萬象的造化美。

因為一切存在都具備性相與形狀,其球形運動亦具有性相與形狀兩面。因此,其運動的中心亦有性相的中心與形狀的中心。並且,前者與後者之間持有與性相形狀之間相同的關係。那麼,這球形運動的窮極中心到底是什麼?當作神二性性相之象徵性實體對象而被創造的被造物,其中心是人;而當作神形象實體對象而被創造的人,其中心為神,因此,被造世界球形運動之窮極中心為神。讓我們對此事做更具體的考察。

在神所有實體對象所具備的主體與對象之間,由於對象的中心在於主體,因此,主體與對象之合性體的中心亦應當在於主體。但是,主體的窮極中心為神,因此,其合性體的窮極中心亦應為神。所以,當神的三對象造成相對基準,並且此三個中心皆以神為中心合一,做授受作用,完成三對象目的時,四位基台才能完成。因此,四位基台的窮極中心為神。

如此,稱此完成四位基台的各個被造物為個性真理體。不過,在上面已述及,此個性真理體大別分為形象的個性真理體(人)與象徵的個性真理體(人以外的被造物)。被造世界是由無數個性真理體所構成的,而由低級的到高級的,作階段性的秩序井然地連結。其中,人是以最高級的個性真理體存在。並且各個性真理體皆做球形運動,低級的個性真理體將成為更高級個性真理體的對象,所以,此對象之球形運動的中心,是比它高一級的並成為其主體的個性真理體。如此,無數象徵性個性真理體的中心,是由低級向著更高級逐漸往上連結,而其最終極的中心,就是形象的個性真理體─人。

再進一步,詳細地思考此問題。今日科學認為基本粒子為物質的最低單位,而基本粒子是由能量構成的。在此,假如我們對構成物質世界各階段之個性真理體的存在目的做次元的觀察,那麼,我們就可以明白,能量是為了形成基本粒子,基本粒子是為了構成原子,原子是為了構成分子,分子是為了形成物質,一切物質是為了構成宇宙森羅萬象的個體各別存在著。所以,能量的運動目的為基本粒子,基本粒子的目的為原子,原子的目的為分子,分子的目的為物質,一切物質的目的是為了形成宇宙。那麼,宇宙是為何而存在?並且其中心為何?那正是人。所以,神創造人以後,對人說要主管被造世界(創一.28)。倘若被造世界裡,沒有人的存在,這被造世界就好像變成沒有參觀者的博物館。意即,博物館內的所有陳列品,須有欣賞、愛好並喜悅它的人,才能在它們當中形成被當作歷史性遺物存在的因緣關係,各自表現出存在價值。倘若沒有作為中心的人存在,它們到底有何存在意義?以人為中心的被造世界,與此情況毫無差別。即有人存在來解明並分類形成被造物之一切物質的根本與其性格,彼此之間才能互相結合,有合一目的之關係。而且,有人存在方能區別動植物,水陸萬象以及形成宇宙的一切星座等的本質,使他們以人為中心,結合成合一目的之關係。物質將被人的肉體吸收,變成維持其生理機能的要素,森羅萬象將成為使人建立安樂生活環境所需的材料。這些都是將人當作被造世界之形狀中心時所持有的關係,此外,還有當作性相中心時的關係。倘若稱前者為肉的關係,那麼,後者即為精神的或靈的關係。由物質構成的人,其生理機能能夠完全共鳴於心的情知意,這亦證實物質亦持有能與情知意共鳴的要素,因為以此要素形成物質的性相,所以,森羅萬象皆成為情知意的感應體,雖然其程度各有差別。我們能陶醉於自然界的美,能體驗與其渾然一體的神祕境界,這都是因為人是被造物的性相中心之緣故。因為人是被當作被造世界的中心而創造的,所以,神與人合性一體化的位置,就成為天宙中心的位置。

我們再從另一方面來討論人是天宙之中心的問題。詳細細節將在第六節論述。無形與有形兩個世界總稱為天宙,人就是總合天宙的實體相。然而,依照前面所述的,即可知形成天宙的一切被造物皆可分為主體與對象。

因此,我們可直接獲得結論:當作人類始祖被創造的亞當,一旦完成,他將成為被造物一切存在所具備之主體部份的總和實體相;假使夏娃完成了,她將成為被造物一切存在所具備之對象部份的總合實體相。神是要使人主管被造世界而創造人的,所以,假使亞當與夏娃一起成長,亞當將當作一切主體的主管者完成,夏娃也當作一切對象的主管者完成,他們結成夫婦合為一體,就成為由主體與對象構成之被造世界全體的主管中心體。

而且,人是當作天宙和動的中心被創造的,所以,唯有當一切被造物之二性性相實體中心體的亞當與夏娃完成後,結為夫婦,彼此和動成為一體時,被創造為二性性相的全天宙才會產生和動。而亞當與夏娃以完成的夫婦合成一體的位置,正是愛之主體的神與美之對象的人一體化,完成創造目的之善的中心位置。在此,父母立場的神才能臨在於當作子女完成的人,得以永遠安息。因為這時的中心是神永遠之愛的對象,所以,神將由此感受到永恒喜悅的刺激。這時,才實體完成神的聖言,成為真理的中心,亦成為領導所有人指向創造目的之本心的中心。所以,被造世界將以完成的人,以神為中心結為夫婦,所造成的四位基台為中心,作合目的之球形運動。但是,被造世界因人陷於墮落而喪失此中心,因此,萬物亦切望等候神的眾子,即復歸創造本然的人們顯出來,成為其中心的日子(羅八.19~22)。

(四)神的遍在性

如前文所述,我們明白,基於正分合作用,完成三對象目的之四位基台,將以神為中心做球形運動,與神合為一體,而成為神能運行的一切存在,或其存在所需之一切力的根本基台。然而,在創造目的完成的世界裡,當作神本性相與本形狀實體的所有個性體,都作如此的球形運動,並將造成神能運行的根本基台。如此,神將遍在於一切被造物中。

(五)生理體的繁殖

生理體為了要存續,必須繁殖,並且其繁殖是由授受作用結果的正分合作用來達成。舉例來說,植物是由花的種子產生雄蕊與雌蕊,並由雄蕊與雌蕊的授受作用,再結出種子繁殖。在動物界,即由其雄與雌成長後,互相行授受作用,生產繁殖子代。而動植物的一切細胞分裂,也是經過授受作用而引起的。

當樹立某目的,體按照心的意願實踐;體與心做授受作用時,即產生同志,在同志間互相活潑地授受,即繁殖更多同志。由此方面來看,被造世界可視為由無形神的本性狀與本形相,以創造目的為中心做授受作用,而實體地展開繁殖的。

(六)所有存在皆成為二性性相的理由

任何被造物,為了存在都需要某種力,而力是唯有經過授受作用才能產生。然而,任何單獨的被造物,是無法做授受作用的。因此,為了要產生為存在所需的力,必須以能夠做授受作用的主體與對象之二性性相存在。

直線上的運動,總是有終點,因此,做直線運動的存在,即無法持有永遠性。所以,任何存在,為了持有永遠性,都須作回轉;為了回轉,主體與對象必須做授受作用。所以,神為了持有永遠性,便以二性性相臨在,而神永遠對象的被造物為了持有永遠性,也必須以相似於神的二性性相存在,並且時間也靠著週期性的輪迴來維持永遠性。

第三節 創造目的

(一)創造被造世界的目的

每一被造物創造完了後,神看著是善的,從這記錄於創世記的聖言(創一.4~31),可知道神對自己所創造的被造物,盼望他們成為善的對象。神如此盼望被造物成為善的對象,乃是為了想看著他們而獲得歡喜。那麼,被造物如何才能成為神最歡喜的?神創造萬物世界以後,按照自己的性相與形狀,創造持有喜怒哀樂感性的人,想看著而獲得歡喜。因此,神創造亞當與夏娃後說,要生育,要繁殖,要主管萬物(創一.28)。當人按照這三大祝福的聖言,建設神的國即天國而歡喜時,當然,神看著是更歡喜的。

那麼,如何才能完成神的三大祝福呢?那只有在成就創造之根本基台,即四位基台的基礎上方能完成。所以,神創造被造世界的目的,是在於以人為首的所有被造物,皆以神為中心來完成四位基台,成就三大祝福,造成天國,完成善的目的,如此,神看著這一切來獲得喜悅。

所以,以人為中心的被造世界,其存在目的即在於使神喜悅。而一切的存在都是持有雙重目的之聯體。在前文已論及,一切存在的中心,有性相的與形狀的兩種,因此,其中心所指向的目的,亦有性相的與形狀的兩種,而且他們之間的關係與性相形狀之間的關係相同。性相的目的是為全體而存在,形狀的目的是為其自體而存在,因此,前者與後者之間,有原因與結果,內與外,主體與對象的關係。所以,離開全體的目的,就不可能有個體的目的;個體的目的沒有保障,也不可能有全體的目的。因此,森羅萬象的被造物,就是一個以雙重目的互相連結的廣大有機體。

(二)神所歡喜的善對象

為了更詳細明瞭關於神創造目的之問題,必須先知道,在何種狀態下,我們才會產生喜悅的問題。喜悅並非獨自產生的。如果有按照自己性相與形狀展開的對象,不管是無形的或是實體的,當能夠從對象而來的刺激,相對地感覺自體的性相與形狀時,才會產生歡喜。舉一例說,作家的歡喜,是他所持有的構想自體成為對象,或者其構想以繪畫或彫刻等作品實體化成為對象時,從此對象來的刺激,相對地感覺自己的性相與形狀時才產生。在此,當構想自體位於對象時,從它來的刺激是非實體的,因此,由它來的歡喜亦不能成為實體的。人如此稟性都是相似於神的。所以,我們可知神亦是通過從實體對象來的刺激,相對地感覺本身的本性相與本形狀時,才充滿歡喜。

在四位基台的基礎上,實現基於三大祝福的天國,這就是神感覺歡喜的善對象,我們已經論及此事。我們再來思考它如何成為神所歡喜的善對象之問題。

神的第一祝福是個性完成。人如果要完成個性,則當作神二性性相之對象被分立的心與體,必須經由授受作用,合性一體化,在他自體內,造成以神為中心之個體的四位基台。以神為中心,心與體完成創造本然之四位基台的人,即成為神的殿(林前三.16),與神成為一體(約十四.20),因而持有神性,能體會神的心情而知道神的旨意,並按照其旨意生活。如此完成個性的人,將成為以神為中心之心的實體對象,因而成為神的實體對象。並且,其心與神都將從此實體對象來的刺激,相對地感覺其自體的性相與形狀,因而能充滿歡喜。因此,當人完成第一祝福時,即成為令神喜悅的善對象,如此個性完成的人,能夠立即將神的喜怒哀樂當作自己的來感覺,無法做出使神悲哀的犯罪行為,所以,絕對不會陷於墮落。

其次,為了成就神的第二祝福,即當作神的二性性相,各自成為個性完成之實體對象被分立的亞當與夏娃,必結為夫婦,合性一體化來繁殖子女,以神為中心,造成家庭的四位基台。這神為中心造成四位基台的家庭或社會,將相似於個性完成之一個人的樣貌,因此,這是以神為中心之人的實體對象,同時也是神的實體對象。所以,人與神將從此家庭或社會,相對地感覺自體的性相與形狀,遂能充滿歡喜。所以,人如果完成神的第二祝福,亦將成為神所歡喜的善對象。

再次,倘若人完成神的第三祝福,為何會成為神所歡喜的善對象?為了解明這問題,必須先知道,從性相與形狀的觀點來看人與萬物世界的關係。

在創造人以前,神先把未來要創造人的性相與形狀,形象地展開,創造萬物世界。所以,人即成為萬物世界的總合實體相,將人稱為小宇宙,理由即在此。

神從低等動物,逐漸創造機能複雜的高等動物,最後創造持有最高級機能存在的人。所以,人具備一切動物之構造、要素與素性。人能發出任何動物的聲音,即是具備任何動物發聲器性能的證據。人又具備任何被造物形狀與線條之美,所以畫家把人的裸體當作模特兒鑽研畫法。

人與植物相比,其構造與機能雖有差異,但皆由細胞組成,這點是相同的。而人具備所有植物的構造與要素及其素性。例如,植物的葉,由其樣貌與機能來看,即相當於人的肺;如同樹葉從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肺即吸收氧氣;植物的幹與枝相當於人的心臟,把營養素供給全體;而植物的根相當於人的胃腸,攝取營養素;植物的篩管與導管的形態與機能,就相當於人的動脈與靜脈。

另外,又人是以水、土與空氣被創造的,所以,也持有礦物質的要素。地球亦是以人體為基礎展開的。地球具有以植物包覆的地殼,地層內部有地下泉,再其下部有以岩層包覆的熔岩層,這恰與人體構造很相似,具有胎毛包覆的皮膚,在筋肉內部有血管,在其下面有骨骼,以骨骼包覆的骨髓等。

神的第三祝福意味著人對萬物世界主管性的完成。人要成就祝福,即須神的形象實體對象的人與其象徵實體對象的萬物世界,互相授受愛與美,合性一體化來完成以神為中心之主管的四位基台。(參照本章第五節(二)(3))

如已論及,萬物世界是把人的性相與形狀,以實體展開的對象。所以,以神為中心的人,可從其實體對象之萬物世界獲得的刺激,相對地感覺自體的性相與形狀而獲得喜悅。並且,神是從人與萬物世界合性一體化之神第三對象的被造世界,相對地感覺對神自體本性相與本形狀的刺激感性,而能陶醉於歡喜中。倘若人完成第三祝福,即成為神的另一個善對象。如此,假如神的創造目的已完成,即已在地上實現了連罪的影子都看不到的理想世界,我們將此世界稱為地上天國。在後面章節將再詳細說明,原本人是被創造為在地上天國生活,並在脫掉肉身的同時,自動到靈界過天上天國的生活。

總括上述已說明的一切事實,我們即可明瞭,天國就是相似於按照神本性相與本形狀,完成個性的一個人的世界。以人為例,心的命令將經過中樞神經,傳達到四肢五體,人體即指向著一個目的,或動或靜,同樣地,在天國,神的命令將經過人類的真父母,傳達到所有子女們,全體皆指向一個目的或動或靜。

第四節 創造本然的價值

(一)創造本然價值的決定與其價值的基準

創造本然的價值如何決定呢?某一對象持有的價值,將由其對象的存在目的與人主體對它的欲求間之相對關係來決定,這是我們過去所持的一般價值觀。但是,某一個性體的創造本然價值,並非內在於其自體內的絕對物,乃是由其個性體,以神的創造理想為中心,當作某種對象的存在目的,與人主體對它的創造本然價值追求欲之間所結的相對關係而決定。因此,某對象為持有創造本然的價值,即須與人主體做授受作用,合性一體化,成為神的第三對象,造成創造本然的四位基台。那麼,創造本然價值的基準在何處?創造本然的價值,是某對象與人主體,以神為中心,完成創造本然的四位基台時才被決定的,但這四位基台的中心為絕對者神,所以,價值的基準亦為絕對者神。因此,以絕對者神當作基準,而相對地決定之某對象之創造本然價值,亦必定是絕對的。

舉例而言,如何決定花的美呢?那是神創造花的目的,與人對美之創造本然的追求欲合一時,換言之,立足於神創造理想之人對美的追求欲,藉著經由此花而來的刺激得到滿足,而人感覺完全歡喜時,其創造本然的美才被決定。如此,以創造目的為中心,從這花感受到完全的歡喜時,這花的美是絕對的。在此所提及的美的追求欲,是指人想要經由對象,相對地感覺人本身的性相與形狀之欲望而言。而此花的創造目的與人對此花的價值追求欲合一的瞬間,對象與主體即處在渾然一體的狀態。所以,某存在為了持有創造本然的價值,此存在與相對於它的人主體,即須以神為中心,在渾然一體的狀態下,成為神的第三對象,造成四位基台。如此,對於絕對價值基準的神,相對決定的萬物創造本然價值,即成為絕對的。在過去,某對象的價值並非絕對,而是相對的,是因為此對象與其相對的墮落人之間所作的授受作用,並非以神的創造理想為中心,乃是以撒但的目的與欲望為中心之緣故。

(二)創造本然的情知意與創造本然的美真善

人的心,在其作用上發揮情知意的三機能。並且,人的肉身感應於其心的命令而行動。由此看來,肉身即成為情知意的感應體,並以追求美真善價值的行動顯現出來。同時,由於神是心的主體,所以,亦是情知意的主體。因此,人根據創造本然之價值實現欲,以心感應神本然的情知意並付諸行動,其行動方可顯示出創造本然美真善之價值。

(三)愛與美、善與惡、義與不義

(1)愛與美

由神分立的二性實體,造成相對基準做授受作用,欲形成四位基台時,他們為了成為神的第三對象而合性一體化,此時,主體授給對象之情的力,稱為愛;對象給予主體之情的力,稱為美。所以,愛的力是動的,美的刺激是靜的。

以神與人為例:神是愛的主體,人是美的對象;在男女間,男子是愛的主體,女子為美的對象;在被造世界裡,人是愛的主體,萬物世界為美的對象。不過,當主體與對象合性一體化時,美將包含愛,愛也包含美。是因為主體與對象互相轉動成一體時,主體可站在對象立場,對象亦可站在主體立場的緣故。就人的關係而言:對於長輩的愛,晚輩所獻的美,稱為忠;對於父母的愛,子女所獻的美,稱為孝;又對於丈夫的愛,妻子所獻的美,稱為烈。愛與美的目的,是在於使當作神的實體被分立的兩性,通過授受愛與美而合性一體化,成為神的第三對象,進而造成四位基台,達成創造目的。

其次,我們來思考神的愛是什麼?以神為中心,當作其二性性相實體對象完成的亞當與夏娃成為一體,繁殖子女,體會父母的愛(第一對象的愛)、夫婦的愛(第二對象的愛)、子女的愛(第三對象的愛)等創造本然三對象的愛之後,才能成為完成三對象目的及完成四位基台的存在,進而完成創造人的目的。在此四位基台之三對象愛中,主體的愛正是神的愛。所以,神的愛是以三對象的愛顯現出來,成為造成四位基台所需要之根本的力。因此,四位基台是能夠完全領受神的愛並能體會之完全的美的對象,且是完全歡喜的對象,所以是完成創造目的,善的根本基台。

(2)善與惡

主體與對象不斷地授受愛與美,合性一體化,成為神的第三對象,造成四位基台,成就神創造目的之行為,或其行為的結果稱為善;以撒但為中心,造成四位基台,做出與神的創造目的相反的行為,或其行為的結果稱為惡。

舉例來說,以神為中心,心與體各站在主體與對象的立場,不斷地授受愛與美,合性一體化,造成個人的四位基台,成為創造目的完成的個性體,完成神的第一祝福時,其個性體或者為造就此個性體的行為,即稱為善。此外,以神為中心,亞當與夏娃各站在主體與對象的立場,不斷地授受愛與美,結為夫婦,繁殖子女,造成家庭的四位基台,建立創造目的完成的家庭,完成神的第二祝福時,其家庭或者為建立如此家庭的行為,即稱為善。而完成個性的人,把某事物當作第二的自我,使其站在對象的立場,合性一體化,成為神的第三對象,造成主管的四位基台而完成神的第三祝福時,此事物或者為了造就此事物的行為,稱為善。以撒但為中心,造成四位基台,從事如同上述與神三大祝福目的相反之行為或其行為的結果,稱為惡。

(3)義與不義

在成就善目的之過程中,對善目的有助益的生活要素稱為義,在成就惡(撒但)目的過程中,助長惡目的的生活要素稱為不義。所以,為了成就善目的,必須過義的生活,義追求善的目的,其理由即在此。

第五節 被造世界的創造過程與其成長期間

(一)被造世界的創造過程

根據創世記一章的記錄,天地創造是由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狀態下,創造光開始的,其次將空氣以下的水,與空氣以上的水分開,其次分開陸地與海洋,然後創造植物、魚類、鳥類、哺乳類、人類等,一共用了六日期間。從這記錄我們知道,一直到被造世界的創造終了,曾經過六日之時間性過程。在此,我們可以知道,記錄於聖經的創造過程,與今日科學家們所研究的宇宙生成過程,幾乎一致的事實。按照科學家們的文獻,宇宙最初為氣體狀態,在無水時代的混沌與空虛中,形成天體,並來到降雨之有水時代,形成由水構成的大空,其次,火山噴出,在水中出現陸地,產生海洋與陸地,其次由低等的植物與動物開始,順次生成魚類、鳥類、哺乳類、人類等,並將地球的年齡推算為數十億年。看到距今數千年前,聖經裡所記錄的天地創造過程,與今日科學家們所研究的結果幾乎一致的事實,我們可再確認,這記錄一定是神的啟示。

在此,我們明白了宇宙並非脫離時間性而突然生成;到其產生為止,乃是需要相當時間的事實。因此可以明瞭,天地創造完了的六日,實際上,並非以日出與日沒次數所計算的六日,乃是表示創造過程的六階段期間。

(二)被造物的成長期間

被造世界的創造完成,花了六日即六階段的事實,正意味著構成被造世界各個性體的完成,亦需要某一程度的期間。同時,看創世記一章裡,關於天地創造的記錄,每日當創造完了時,寫明序數日數,由這日數我們也能明白被造物的完成需要某一期間。意即,在首日創造終了時,神說「有晚上,有早晨,這是頭一日」(創一.5)。從晚上經過夜間,到次日早晨,理應為第二日,卻稱為第一日,這是因為被造物經過相當於夜間的成長期間,到早晨完成後,才開始出發為了實現創造理想的第一步。

所以,被造世界所發生的一切現象,必須經過某一程度時間後,才出現其結果。這是因為被造物皆被創造為須經過一定的成長期間才達到完成。

(1)成長期間秩序的三階段

被造世界是把神的本性相與本形狀,按照數理的原則實體展開的。在此,我們可以推測,神是持有數理性。而且,神不僅是絕對者,同時,也是相對的二性性相的中和存在,因此是三數的存在。所以,相似於一位神的所有被造物(創一.27),其存在樣相或運動,以及其成長期間等都經過三數過程出現。

所以,神創造目的之四位基台,須經過神、亞當和夏娃、子女的繁殖等三階段過程才能完成。同時,為了造成四位基台做圓形運動,必須經過正分合三階段的作用,形成三對象目的,並通過三點。所以,一個物體的固定,最少須三點來支持。所有被造物要完成時,其成長期間即必須經過蘇生期、長成期、完成期等秩序的三階段才能完成。我們舉例來看在自然界以三數出現的例子:自然界是由動物、植物與礦物組成;物質有氣體、液體、固體三態;植物是由根、幹、葉三部份組成;動物是由頭部、軀體、四肢三部份構成。

我們再從聖經裡舉出三數的例子。因為人未完成成長期間的三階段而陷於墮落,沒有達成創造目的,所以,為了再度完成此目的,即須要經過這三階段。因此,復歸攝理即展開尋找三數的攝理。在聖經裡,有許多以三數為中心的攝理記錄。聖父、聖子、聖靈之三位;樂園的三層;路西華、加百列、米迦勒的三大天使;方舟的三層;洪水時,挪亞放鴿子三次;亞伯拉罕的三種供物;以撒獻祭的三日期間;摩西三日期間的黑暗與災禍;出埃及路程三日期間的撒但分立期間;迦南復歸的三次四十年期間;渡過約但河前約書亞為中心撒但分立的三日期間;耶穌的三十年私生涯與三年的公生涯;三位東方博士;他們的三種寶物、三門徒、三大試煉;客西馬尼的三次禱告;彼得對耶穌的三次否認;耶穌死後三小時黑暗與三日後復活等,例子非常多。

那麼,人類始祖是何時陷於墮落的呢?他們是在成長期間,即在未完成期間墮落的。倘若人是完成後才陷於墮落,那麼,我們便無法相信神的全能性了,假若人在成為善的完成體後墮落,那麼,善自體就不完全。因此,不得不導出善主體的神亦為不完全存在的結論。

在創世記二章17節記錄著神對亞當與夏娃警告的聖言,說喫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必定死。他們可以不聽神的警告而死,也可以接受其警告而不死,根據此事推論,可知他們確實還處於未完成期。萬物世界是被創造為需經過六日期間達到完成,因此,人既是被造物之一,亦不會脫離此原則。

那麼,人是在成長期間的哪一階段墮落的呢?是在長成期完成級墮落的。這是人始祖墮落前後的各種事情,與復歸攝理歷史的經緯所證實,研究本書墮落論與後編,即可明確地瞭解。

(2)間接主管圈

被造物在成長期間,可按照原理自體的主管性或自律性成長。因此,神即以原理的主管者臨在,只看被造物按原理成長的結果,間接地給予主管,所以,把這期間稱為神的間接主管圈或原理結果主管圈。

萬物根據原理自體的主管性或自律性,經過成長期間(間接主管圈)而完成。但是,人被創造為不僅按著原理自體的主管性與自律性成長,並須完遂本身的責任分擔,經過成長期間而完成。意即,根據神的聖言「你喫的日子必定死」(創二.17),人始祖相信神的聖言,不摘下來喫而完成;或者不相信聖言,摘下來喫而陷於墮落,這事並非由神決定,乃在於人本身。因此,人完成與否,並非只與神的創造能力有關,乃是依人本身的責任遂行如何而決定的。人是被創造為相對於神為創造主的責任分擔,完遂本身的責任分擔,經過整個成長期間(間接主管圈)而完成,因此,神不干涉人的責任分擔。

將人創造為完遂本身責任分擔才能完成的理由,是為了使人通過完遂神也無法干涉的責任分擔,相似於神的創造性,以便使人參與神的創造偉業,藉由此,如同創造主神主管人一樣,使人也能持有以創造主立場主管萬物的主人之權限(創一.28);人與萬物之相異處,正是在此。

為了使人完遂本身的責任分擔,繼承神的創造性,而持有對天使以及萬物的主管性時才能完成,神就設置間接主管圈創造了人。所以,因陷於墮落而無法持有如此主管性的人,須按照復歸原理,完遂人的責任分擔,並通過為了復歸對撒但以及萬物的主管性所需要之間接主管圈後,方能完成創造目的。神的拯救攝理經過如此漫長的期間被延長,是因為負責復歸攝理的中心人物們,在遂行神也無法干涉其本身責任分擔時,時常反覆失敗的緣故。

無論基督十字架救贖的恩賜何等浩大,假若人不樹立其本身責任分擔的信仰,那麼,賜予他們的拯救攝理即不得不歸於無為。因此,賜給耶穌十字架的復活惠澤,是神的責任分擔,信或不信,這全是人本身的責任分擔(約三.16,弗二.8,羅五.1)。

(3)直接主管圈

直接主管圈是什麼?創造它的目的何在?當某主體與對象以神為中心,合性一體化造成四位基台,與神心情一體,並按照主體的意向完全授受愛與美,完成善的目的時,即稱為直接主管。因此,直接主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