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以摩西與耶穌為中心的復歸攝理

如同在阿摩司書三章7節所記錄的聖言「主耶和華若不將奧祕指示他的僕人眾先知,就一無所行。」在聖經裏,藏著許多關於神拯救攝理的祕密。但是,因為人不知道神攝理之原理,因此,即使讀聖經也無法領悟其涵意。譬如,在聖經裏,有關某一個先知的生涯記錄,其內容並非只是單純地侷限於他的歷史,乃是神通過此先知的生涯,顯示墮落人所應行走的道路。在此,特別考察神如何樹立雅各與摩西,使他們行走復歸攝理路程,並藉此預示將來耶穌降臨時,為了拯救人類所須行走之攝理路程的問題。

第一節 使撒但屈服之典型路程

在以以撒家庭為中心的復歸攝理裡,立「實體基台」的中心人物雅各,為了建立亞伯立場,以及樹立「脫掉墮落性的蕩減條件」而行走之使撒但屈服的全路程,即是對於將雅各的象徵路程,以形象地行走之摩西路程,以及以實體地行走之耶穌路程,預先教示的典型路程。並且,此路程亦是以色列民族與全人類,為了成就攝理目的所行走之使撒但屈服的模擬路程。

(一)作為耶穌的典型路程而樹立雅各路程與摩西路程的理由

復歸攝理的之目的,必須由人本身以其責任分擔,使撒但自然屈服並加以主管後,方能成就。耶穌當作人類的祖先,以彌賽亞的使命來臨的目的,也是為了開拓使撒但屈服之最終路程,並讓所有信徒們跟隨此路程,使撒但自然屈服。但是,撒但連向神也不肯屈服,更沒有向以人類祖先而來的耶穌或信徒們屈服的道理。所以,神即負起創造人之原理的責任而樹立雅各。通過他,將使撒但屈服的象徵路程,當作典型路程教示。

神立雅各,教示使撒但屈服的模擬路程,摩西方能將此路程當作榜樣,行走其形象路程,使撒但屈服。而耶穌方能把按照雅各路程行走的摩西路程當作榜樣,行走實體路程,使撒但屈服。同時,今日的信徒們也才能夠跟從其路程行走,使撒但屈服並主管他。摩西曾說,神要興起一位像自己的先知(徒三.22),這是指與摩西同一立場,並且把摩西路程當作榜樣,行走世界性迦南復歸攝理路程的耶穌而言。在約翰福音五章19節又記錄著「子憑著自己不能作甚麼,惟有看見父所作的,子纔能作。父所作的事,子也照樣作,」這表示耶穌正在行走神通過摩西所教示的模擬路程。所以,摩西就成為往後要來之耶穌的模擬者(徒三.22)。

(二)以雅各路程為榜樣行走的摩西路程與耶穌路程

雅各路程就是使撒但屈服的路程。使撒但屈服的路程,即是行走與撒但侵入的途徑相反的路。在此,我們來考察以雅各路程為榜樣而行走的摩西路程與耶穌路程。

1. 本來,人要拼命遵守神所說不可喫之聖言。卻因無法勝過天使長的試煉而陷於墮落。因此,雅各為了從哈蘭帶著妻子與財物回到迦南,復歸「彌賽亞基台」,並成為家庭性迦南復歸完成者,即必須從與撒但作決死之戰的試煉中,獲得勝利。雅各在雅博河與天使拼命鬥爭獲得勝利,領受到「以色列」之名(創三十二.25~28),其目的即是為了超越如此試煉。神將天使立在撒但的立場試煉雅各。不過,這試煉並非為了使雅各陷於不幸,乃是為了使他超越試煉,復歸對天使的主管性,確立亞伯的立場,並立為家庭復歸的完成者。天使若能完成此試煉之主體性任務,則天使世界亦將被復歸到神方。摩西帶領以色列民族進入迦南之後,為了成為民族性迦南復歸的完成者,必須以生命來克服神要殺他的試煉(出四.24)。假若,人不是從神接受此試煉,而是從撒但接受,並敗於其試煉時,便會被撒但擄走。所以,我們必須明白,神試煉人是由於神愛人的緣故。耶穌為了帶領人類到地上天國,成為世界性迦南復歸之完成者,亦必須經過曠野四十日試煉,拼命與撒但鬥爭獲得勝利(太四.1~11)。

2. 因為撒但侵入人的肉與靈而導致墮落,所以,雅各必須樹立脫掉它的條件。因此,雅各即把象徵肉與靈的餅與紅豆湯給以掃,搶奪他的長子權,復歸為了樹立「脫掉墮落性的蕩減條件」所需之亞伯立場(創二十五.34)。為了此路程,神在摩西路程裡,亦把象徵肉與靈的嗎哪與鵪鶉賜給以色列民族,加強他們對於神恩的感謝,昴揚他們的選民意識,使他們服從摩西,樹立「脫掉墮落性之民族性蕩減條件」(出十六.13)。

耶穌說「你們的祖宗在曠野喫過嗎哪,還是死了……你們若不喫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沒有生命在你們裏面」(約六.48~53),這意味著耶穌也把這路程當作榜樣而行走。又表示所有墮落人,都必須信奉施洗約翰立場的耶穌(本章第三節(二)(1)),靈肉兩面與他成為一體,樹立「脫掉墮落性之世界性蕩減條件」,直到把他當作彌賽亞侍奉,否則,無法復歸創造本性。

3. 因為人墮落,連屍體亦受到撒但侵入。但是,因為雅各是蒙受祝福,是被聖別的身體,他的屍體亦為了樹立與撒但相爭而分立的條件,四十日間,即在他屍體塗上防腐劑(創五十.1~3)。因此,以其路程為榜樣行走的摩西,天使曾為了其屍體而與撒但相爭(猶一.9)。而耶穌時,亦曾以其屍體為中心發生過此問題(太二十八.12~13)。

4. 因人類始祖墮落,在其成長期間,即受到撒但侵入。所以,為了蕩減復歸,即須施行樹立下面所述表示各期間所表示之數的攝理(後編第三章第二節(四))。即雅各從哈蘭復歸到迦南時,有撒但分立的三日期間(創三十一.22),摩西領導民族,從埃及復歸到迦南時,亦有此三日期間(出五.3),約書亞亦經過三日期間後,才渡過約但河(書三.2)。並且,在耶穌之靈的世界性迦南復歸路程裏,也有撒但分立的墓中三日期間(路十八.33)。

從挪亞到雅各十二代,被撒但搶走之縱的蕩減條件,為了在雅各一代橫的蕩減復歸,雅各即有十二個兒子(創三十五.22)。所以,摩西時,有十二支派(出二十四.4),而耶穌路程,也有十二門徒(太十.1)。同時,為了樹立侵入於七日創造期間,撒但分立的蕩減條件,在雅各時,有七十眷族(創四十六.27),摩西時,有七十長老(出二十四.1),而在耶穌時,有七十門徒(路十.1),各自遂行各路程之中心任務。

5. 杖是擊打不義,是代替人支持身體的表徵物,象徵將要降臨的彌賽亞(本章第二節(二)(2)()。因此,雅各拄著具此意義的杖,渡過約但河,進入迦南地(創三十二.10)。是教示我們,墮落人將奉持彌賽亞,擊打不義,領受其引導,依靠他越過罪惡世界,進入創造理想世界。所以,摩西也拿著杖,領導以色列民族渡過紅海(出十四.16),耶穌亦必須以表示他本身的鐵杖,領導全人類,渡過這苦海世界,進入神創造理想的世界(啟十二.5,啟二.27)。

6. 夏娃所犯的罪成為罪的根,又因她的兒子該隱殺死亞伯而結出果子來。如此,撒但經由侵入母子而結出罪的果子。因此,根據蕩減復歸的原則,必須由母子分立撒但。所以,雅各得以蒙受祝福並分立撒但,也是因為有母親積極協助的緣故(創二十七.43)。同樣,倘若摩西沒有母親的協助,他也無法脫離死境,而來到可以事奉神旨意的位置(出二.2)。而在耶穌時,也有母親的協助,避開欲殺害他的希律王,帶他到埃及避難(太二.13)。

7. 負責成就復歸攝理目的之中心人物,必須行走由撒但世界復歸到神世界的路程。所以,雅各即行走從撒但世界的哈蘭復歸到迦南的路程(創三十一~三十三)。摩西即行走了從撒但世界埃及復歸到祝福之地迦南的路程(出三.8)。並且,耶穌為了行走這路程,於誕生後不久就到埃及去避難,爾後又回來(太二.13)。

8. 復歸攝理的最終目的,是在於消滅撒但。所以,雅各就把偶像埋藏在橡樹底下(創三十五.4)。摩西亦把金牛犢磨碎,將粉末撒在水面上,吩咐以色列人喝下(出三十二.20)。至於耶穌,是必須以其聖言的權能使撒但屈服,殲滅這罪惡世界(參照前編第三章第三節(二)(2))。

第二節 以摩西為中心的復歸攝理

(一)以摩西為中心的復歸攝理概觀

以摩西為中心的復歸攝理,必在以亞伯拉罕為中心的復歸攝理裏,已經樹立的「彌賽亞基台」上達成。不過,對摩西而言,須蕩減復歸「信仰基台」與「實體基台」來造成「彌賽亞基台」的原則依然不變。那是因為擔當攝理的中心人物已經改變,因此,除非此人物本身也重新完成同樣的責任分擔,否則不能繼承復歸攝理的旨意;同時,也因為攝理的範圍,已由家庭的範圍擴大到民族的範圍之故。但是,在以摩西為中心的復歸攝理裏,即如同下面所述,造成基台所需之蕩減條件的內容,與以前相較,有許多差異。

(1)信仰基台

‧復歸信仰基台的中心人物

由於亞伯拉罕象徵獻祭失敗,而導致其子孫們在埃及苦役四百年期間完了後,以色列民族復歸迦南福地的路程中,復歸「信仰基台」的中心人物即是摩西。了解摩西如何樹立「信仰基台」之前,讓我們先詳細思考,由復歸攝理觀點來看摩西所處之位置,以及與摩西之前的攝理路程中,擔任復歸「信仰基台」的其他人物,即亞當、挪亞、亞伯拉罕等相比較,摩西有何不同之處?

第一,摩西被立為神的代身。所以,在出埃及記四章16節,神對摩西說,在以色列先知亞倫面前「他要以你當作神」,又在出埃及記七章1節說「我要使你在法老面前代替神」。

第二,摩西是將來臨之耶穌的模擬者。如同已經論及的,在亞倫與法老面前,神將摩西立為神的代身。但是,成肉身的神,只有耶穌一位,因此,神將摩西立為代替者,此聖言即意味著,在出埃及路程裏,摩西被立為耶穌的模擬者。摩西被當作耶穌的模擬者,先行走將來耶穌所要行走的路程。正如同施洗約翰須修直耶穌的道路(約一.23);同樣地,摩西也須先開拓耶穌所要行走的路。那麼,我們就察考摩西如何行走此路程。

摩西是造成「彌賽亞基台」之雅各的子孫。不僅是擔任復歸攝理時代,攝理歷史的中心人物,並把將來耶穌降臨時,所須行走之雅各的典型路程,形象的行走過來。而且,摩西又站在雅各家庭進入埃及路程中,約瑟所造成的基台上。然而,約瑟也是另一個耶穌的模擬者。約瑟是雅各被立為天方妻子拉結所生的兒子,也是被立為雅各的撒但方妻子利亞所生的兒子們的小弟。因此,約瑟是在亞伯立場,但是,位在該隱立場的哥哥們想要殺害他。不過,逃過劫難而被賣給商人,先進入埃及。三十歲時,他成為埃及的宰相,如同幼少時,在夢中的啟示一樣(創三十七.5~11),他的哥哥們和父母都來到埃及向他屈服。於是,在此攝理路程的基台上,出發了以色列民族為了撒但分立所需之埃及苦役路程。約瑟的路程即提示,將來耶穌降臨後,將通過苦難的路程。到三十歲時,以萬王之王君臨於撒但世界,屆時,不僅是全人類,連祖先也向他屈服,他將使他們從撒但世界分立,復歸到天方。如此,約瑟的生涯即是作為耶穌的模擬者所行走的道路。

摩西的出生以及死亡,也正是耶穌的模擬路程。摩西出生時,即處在只有死於法老手中的立場,然而,他母親把他藏起來養育之後,進入法老王宮中,在敵人懷裏安全長大。同樣地,耶穌也是一出生就陷於只有死在希律王手中的立場,然而,他母親帶他逃到埃及,藏起來養育之後,再度回到希律王的統治圈內,在敵入懷裏安全長大。並且,摩西去世後,沒有人知道其屍體的去向(申三十四.6),這也是對於耶穌屍體將發生情形的預示。

摩西之民族性迦南復歸路程,如同下面的詳細記錄,正是將來耶穌來臨時,所要行走之世界性迦南復歸路程之典型。申命記十八章18~19節記錄著,神要立一位像摩西的先知(耶穌),凡不聽從其聖言者即要受到處罰,由此聖言即可以充分瞭解摩西為耶穌之摸擬者的事實。在約翰福音五章19節,耶穌說,除非看到父所作的,否則,自己不能做什麼。這聖言也意味著,神通過摩西,預先提示將來耶穌所要做的事。

‧復歸信仰基台的條件物

如同前述,摩西是站在與摩西之前的攝理路程中,復歸「信仰基台」的其他中心人物們不同的立場。所以,摩西即不必像亞伯、挪亞或亞伯拉罕一般獻上象徵獻祭,而只須以神的聖言為中心,樹立「四十日撒但分立基台」,即可蕩減復歸「信仰基台」。其理由是:第一,摩西是站在亞伯、挪亞、以撒等經過三次象徵獻祭之成功,而站在象徵獻祭攝理完成的基台上。

第二,人類始祖墮落後,喪失樹立「信仰基台」所需之神聖言,因此,墮落人即變成無法直接領受神的聖言。因此,代替聖言所立的條件,即是供物。但是,摩西時,以供物為條件物復歸「信仰基台」的時代,即復歸基台攝理時代已經過去,而進到能夠再度直接面對神聖言的復歸攝理時代。因此,不必獻上「信仰基台」所需的「象徵獻祭」了。

第三,亞當家庭為中心的攝理,隨著漫長歷史期間被延長之後,即成為必須樹立因撒但之侵入而被延長的攝理期間之蕩減復歸條件。因此,挪亞以方舟樹立「信仰基台」即須「四十日撒但分立期間」。而亞伯拉罕也須站在蕩減復歸四百年期間之「四十日撒但分立基台」上,方可獻上樹立「信仰基台」所需的「象徵獻祭」。以色列民族之埃及苦役四百年期間,也是為了蕩減復歸「四十日撒但分立基台」,以蕩減復歸因亞伯拉罕獻祭失敗而受到撒但侵入的「信仰基台」。因此,在復歸攝理時代裡,只須在「四十日撒但分立基台」上,以神聖言代替供物為中心站立,即可復歸「信仰基台」的地步。

(2)實體基台

在復歸基台攝理時代,神施行了樹立「家庭性實體基台」的攝理。但是,到復歸攝理時代,其次元即被提昇為施行樹立「民族性實體基台」的攝理。然而,必須復歸「民族性信仰基台」的摩西是神的代身(出四.16,七.1),也是耶穌的立場。所以,對於以色列民族而言,摩西是站在父母的立場;另一面,摩西是持有開拓耶穌前面道路之使命的先知,因此,也是站在其子女的立場。同時,作為樹立「民族性實體基台」之中心人物,他亦必須站在亞伯的立場。

亞伯是代替亞當,以父母的立場獻祭。所以,獻祭的成功即能夠使他樹立亞當應立的「信仰基台」,同時,得以確立「實體獻祭」之亞伯的立場。根據同樣原理,摩西此時亦站在父母以及子女兩種立場,所以,如果他以父母的立場來蕩減復歸「信仰基台」,那麼,他即能同時以子女的立場,建立「實體獻祭」之亞伯位置。

摩西建立亞伯位置後,如果以色列民族能以該隱立場,通過摩西,樹立「脫掉墮落性之民族性的蕩減條件」,那麼,「實體基台」即被造成。

(3)彌賽亞基台

當摩西蕩減復歸「民族性信仰基台」,並且,以摩西為中心的以色列民族蕩減復歸「民族性實體基台」時,那就成為「民族性之彌賽亞基台」。如果以色列民族在此基台上,迎接將來臨的彌賽亞而重生,脫掉原罪,與神心情成為一體,復歸創造本性,就能成為「完成實體」。

(二)以摩西為中心之民族性迦南復歸路程

摩西以奇蹟將以色列選民從撒但世界的埃及帶領出來,渡過紅海,繞道曠野,回到神所約定之地迦南的路程,是預先提示,耶穌將從這罪惡世界,以奇蹟帶領第二以色列的基督教徒,渡過這罪惡世界的苦海,繞道生命水枯竭的沙漠,復歸到神所約定的創造本然伊甸之路程。以摩西為中心之民族性迦南復歸路程,因以色列民族的不信,被延長三次。同樣地,耶穌為中心之世界性迦南復歸路程,亦因猶太人的不信,被延長三次。為了避免繁雜,在此,將省略摩西路程與耶穌路程詳細對照的說明。不過,對照本節與下一節,即可以明白此事。

(1)第一次民族性迦南復歸路程

‧信仰基台

以色列民族在埃及受四百年期間的苦役之後,因亞伯拉罕象徵獻祭失敗所導致的民族性蕩減期間即終了。此時,摩西為了帶領以色列民族,成為復歸「信仰基台」的中心人物,即須把民族的四百年蕩減期間,再度以個人的蕩減,樹立「四十日撒但分立的基台」。除此目的,摩西,同時也為了蕩減復歸墮落前亞當之「信仰基台」所必須樹立的四十數(後編第三章第二節(四)),而須進入撒但世界之中心的法老王宮中度過四十年。

所以,摩西從當作乳母的母親,隱密地接受強烈之選民意識教育,過完法老宮中生活後,持有不變的選民血統之志操與忠節,寧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難,也不願耽於法老宮中,暫時享受罪中之樂,於是逃出宮中(來十一.24~25)。像這樣,摩西是以法老宮中的四十年生活,樹立「四十日撒但分立基台」,並蕩減復歸信仰基台。

‧實體基台

通過樹立「信仰基台」,同時,摩西也建立上述的「脫掉墮落性之民族性蕩減條件」所需的亞伯位置。所以,該隱立場的以色列民族,如果能夠對於站在其父母立場,同時也站在為子女的亞伯立場之摩西,以信仰心順從屈服,經由他繼承神的旨意而繁殖善,那麼,當時即能樹立「脫掉墮落性之民族性蕩減條件」,而蕩減復歸「民族性實體基台」。以色列民族跟隨摩西,從埃及出發,進入迦南福地的期間,即成為他們要樹立「實體基台」所需的期間。

神是以摩西打死埃及人,作為「出發攝理」。當摩西看到自己同胞被埃及人虐待時,忍不住燃燒的同胞愛,即把那埃及人打死(出二.12)。事實上,這是神看到自己百姓的慘狀(出三.7),壓不住憤懣心情的表示。所以,以色列民族是否能夠以摩西為中心,結合成為一體,將決定他們是否能夠成功地出發,跟從摩西,橫斷沙漠,進入迦南的復歸路程。

神所選立的摩西打死埃及人,是因為,第一,天使長使人類始祖陷於墮落,又因該隱殺死亞伯,撒但即以長子的立場造成人類歷史。因此,天方必須打擊長子立場的撒但方,樹立蕩減復歸的條件,否則無法出發迦南復歸路程。第二,為了使摩西斷絕對法老宮中的依戀,使他站在無法再度回去的立場,而另一方面,藉此使以色列民族見到他的愛國心而相信他。在第二次民族性迦南復歸路程裏,神殺盡了埃及的長子和其頭生的牲畜,其理由亦在此。

看到摩西如此行動的以色列民族,如果抱著與神同一心情,感動於摩西的愛國心,衷心地尊敬他,相信他,那麼,他們就能夠以摩西為中心,領受神的引導,不必渡過紅海,或是繞道西乃的曠野,而可以直接經過往非利士的近道,進入迦南,造成「實體基台」。並且,這路程將成為蕩減雅各之哈蘭二十一年路程的二十一日路程。在出埃及記十三章17節記錄著「法老容百姓去的時候,非利士地的道路雖近,神卻不領他們從那裏走,因為神說,恐怕百姓遇見打仗後悔,就回埃及去」。從這聖言,我們可以知道,在第一次民族性迦南復歸路程裡,神原本要帶領他們經過非利士的近道,但因以色列民族不信摩西,所以,連出發這路程都未能做到;在第二次民族性迦南復歸路程裡,神就憂慮他們會像第一次一樣再度陷於不信,而在迦南復歸途中返回埃及,遂帶領他們渡過紅海,繞道曠野。

‧第一次民族性迦南復歸路程之失敗

假如該隱立場的以色列民族,向亞伯立場的摩西順從屈服,進入迦南地,那麼,他們即可樹立「脫掉墮落性之民族性蕩減條件」,而造成「實體基台」。

然而,當他們看摩西打死埃及人時,相反地,卻誤解他,開囗非難他。因此,聽到這事的法老就想殺死摩西(出二.15)。摩西即不得不躲避法老,離開以色列民族,逃往米甸的曠野,其「實體基台」即未能造成。接著,以摩西為中心的以色列民族之迦南復歸路程,即被延長到第二次,又到第三次。

(2)第二次民族性迦南復歸路程

‧信仰基台

因為以色列民族的不信,第一次民族性迦南復歸路程終告失敗,摩西為了「信仰基台」所立的法老宮中四十年期間,即被撒但侵入。所以,摩西為了出發第二次民族性迦南復歸路程,即須把因撒但侵入而喪失的法老宮中四十年期間,再度尋找回來,樹立蕩減復歸的期間,復歸「信仰基台」。摩西躲避法老,進入米甸曠野,再次度過四十年期間的目的即在此。在這四十年期間,以色列民族也因不信摩西之罪而過著更悲慘的生活。

摩西以米甸曠野的四十年,重新樹立「四十日撒但分立基台」,復歸了第二次之民族性迦南復歸所需的「信仰基台」。所以,神即向摩西顯現說「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實在看見了。他們因受督工的轄制所發的哀聲,我也聽見了。我原知道他們的痛苦。我下來是要救他們脫離埃及人的手,領他們出了那地,到美好寬闊流奶與蜜之地,就是到迦南人、赫人、亞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之地。現在以色列人的哀聲達到我耳,我也看見埃及人怎樣欺壓他們,故此我要打發你去見法老,使你可以將我的百姓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出三.7~10)。

‧實體基台

摩西是以米甸曠野的四十年,再度造成「四十日撒但分立基台」而復歸「信仰基台」,同時,亦建了立為要再度樹立「脫掉墮落性之民族性蕩減條件」所須之亞伯位置。因此,如同第一次民族性迦南復歸路程,在該隱立場的以色列民族,如果相信位在亞伯立場的摩西並跟從他,他們即能按照神的聖言,進入流奶與蜜的迦南地,並在此樹立「脫掉墮落性之民族性蕩減條件」,造成「實體基台」。

出發第一次民族性迦南復歸路程時,摩西打死了埃及人,在出發第二次民族性迦南復歸路程時,神以相同的目的,把行三大奇蹟與十大災禍的權能賜給摩西,使他擊打埃及人,以施行「出發的攝理」。摩西必須擊打撒但方的理由,就如同前面所說明的。第一,為了蕩減復歸撒但所侵入的長子立場。第二,使以色列民族切斷對於埃及的依戀。第三,使以色列民族知道,摩西確實是神所差遣的人(出四.1~9)。其次,摩西可以擊打埃及人的另一個理由,是因亞伯拉罕的象徵獻祭失敗,所導致的埃及苦役四百年蕩減期間,雖然已經全部期滿,但還繼續被苦役三十年(出十二.41),他們的哀聲達到神,引起了神的憐憫(出二.24~25)。

在復歸攝理路程上,三大奇蹟是預示什麼呢?第一奇蹟,是如同神命令並顯示的情形一樣(出四.3~9),當亞倫按照摩西的命令,把手中的杖丟在法老面前時,杖即變成蛇。看到這事的法老,也召了他的術士,讓他們丟下自己的杖變作蛇。但亞倫的杖所變的蛇,吞盡了他們的杖所變的蛇(出七.10~12)。這奇蹟到底是預示什麼呢?這是象徵性地表示,耶穌將以救主來臨,並滅盡撒但的意思。在被立為神之代身的摩西(出七.1)面前,現出奇蹟的手杖,是象徵將在神面前行此奇蹟之權能面的耶穌。同時,杖是代替扶持者,並代替保護者擊打不義,盡到真實的引路者之使命,這是顯示耶穌將在全人類面前,帶著此使命降臨,因此,也象徵著使命面的耶穌。

並且,象徵耶穌的杖變成蛇,這事是提示耶穌亦須扮演蛇的角色。耶穌說「摩西在曠野怎樣舉蛇,人子也必照樣被舉起來」(約三.14)他將自己比喻為蛇的理由即在此。耶穌又對門徒們說「你們要靈巧像蛇」(太十.16)。這是表示,原來人類始祖被惡蛇誘惑而陷於墮落,因此,為了蕩減復歸,耶穌即以善智慧的蛇來到,誘導惡人們指向善,所以,門徒們也須學習以善蛇來到之耶穌的智慧而善導惡人們。又摩西的蛇吞盡了術士的蛇,這是象徵性地提示,耶穌將以天方地蛇來到,並滅盡撒但方的蛇。

第二奇蹟,是按照神的命令,頭一次,摩西把手放在懷裏,手就長了大痳瘋。但是,當他再次按照神的命令把手放入懷裏時,生病的手就完全復原了(出四.6~7)。這奇蹟是象徵性的提示,將來耶穌將以末後亞當來臨,與末後夏娃之神性─即聖靈(前編第七章第四節(一)),一同進行贖罪攝理之意。第一次伸手入懷,即長了不治的痳瘋病,這是意味著,最初天使長將夏娃抱在懷裏,人類因而墮落到死亡的立場。其次,再把手放在懷裏,病就完全痊癒了,這是表示人類的父性神─耶穌來臨後,將復歸人類的母性神─聖靈(前編第七章第四節(一)),好像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底下(太二十二.37),再度把全人類抱在懷裏,讓他們重生,完全復歸他們。

第三奇蹟,是把河裏的水,倒在旱地變作血(出四.9)。這是象徵性地提示,如同無機物(水)的無生命存在,將復歸到如同有機物(血)的有生命存在。水是意味著因墮落而喪失生命的人類(啟十七.15),因此,這奇蹟是提示,耶穌與聖靈來臨時,將會把喪失生命的墮落人,復歸成為有生命的子女。神顯示上述三種權能的目的,是為了要在以色列民族面前樹立象徵性蕩減條件,使將來耶穌與聖靈作為人類真父母來臨時,能夠復歸全人類為其子女,並復歸被撒但搶去之創造本然的四位基台。

其次,當摩西向神要求能夠代替自己說話的人時,神就將他的哥哥亞倫(出四.14)與亞倫的姊姊女先知米利暗賜給他(出十五.20)。這是形象的提示,將來當聖言之實體的耶穌與聖靈(約一.14)來臨時,將會把因墮落而喪失聖言的人類,復歸成為聖言的實體。因此,亞倫與米利暗在迦南復歸路程中,侍奉位於神立場的摩西,成為他的代身,擔當指導的使命,這事實即形象性提示,耶穌與聖靈將在世界性迦南復歸路程中,服從神的旨意,代替神擔當贖罪之使命。

摩西領受神的命令,前往法老宮中的路上,耶和華向他顯現並要殺他。這時,他妻子西坡拉對他兒子行割禮來請求饒恕,才避免死亡(出四.24~26),摩西以割禮勝利於這試煉,他的家庭才得以存活,而以色列民族也才能夠出埃及。這也是預先提示將來耶穌來臨時,除非以色列民族經過割禮的過程,否則神的拯救攝理即無法成就。

那麼,我們來查明割禮到底具有何種意義?因人類始祖與撒但結成血緣關係,經由陽部得到死亡的血。所以,墮落人為了復歸為神的子女,必須割下陽部的皮,流出血作為蕩減條件,以表示流出死亡的血。行割禮即表示此條件,所以,這割禮的根本意義:第一,表示流出死亡的血。第二,表示復歸男性之主管性。第三,表示約定復歸成為本然子女的立場。然而,割禮的種類有心的割禮(申十.16)、肉身割禮(創十七.10)與萬物割禮(利十九.23)等三種。

神是經由摩西所行的十大災禍奇蹟,從埃及救出以色列民族(出七.10~十二.36),這也是預示,將來耶穌來臨後,將以奇蹟救出神的選民。當雅各在哈蘭勞苦二十一年期間時,拉班欺哄他十次,不支付應給的工價(創三十一.7)。所以,在行走雅各路程的摩西路程裏,法老也過度地勞役以色列民族,並十次欺哄要解放他們。因此,神可以賜下十次災禍擊打法老,作為其蕩減。那麼,這些災禍倒底是預示什麼呢?我們來查明其意義。

在埃及地,有三日間黑暗;在以色列方面,有三日間光明,這事是預示將來耶穌來臨時,撒但方將成為黑暗,神方將成為光明,而分開撒但方與神方。其次,神擊殺了埃及所有的長子與頭生的牲畜,但是,以色列民族卻可以用羊羔的血來避免之。這是因為撒但方的長子是該隱立場,因而要擊打他們,以便使亞伯立場的次子復歸長子的立場。這災禍也預示,將來耶穌來臨時,當初因奪得長子立場而得以先出發攝理路程的撒但方將滅亡,而次子立場的神方將依靠耶穌寶血的代贖得救。摩西又從埃及帶回了很多財物(出十二.35~36),這亦預示將來應有的耶穌之萬物復歸。每當神施行災禍的奇蹟時,便使法老的心變得剛硬(出十.27)。其理由是:第一,使法老和以色列民族清楚地看到神的能力,使他們領悟神正是以色列的神(出十.1~2)。第二,使法老盡一切力量,試圖抓住以色列民族,但終究不得不放棄此念頭。經此體驗,使他覺悟自己的無能,於是,當以色列民族離開後,才不會對他們有依依不捨之念頭。第三,激起以色列民族對法老的敵愾心,使他們切斷對埃及的依戀。

在第一次民族性迦南復歸路程裡,是以摩西打死埃及人作為出發的攝理。但是因他們不相信摩西,這路程尚未出發就失敗了。然而,在第二次路程的以色列民族,看到為了「出發攝理」所行的三大奇蹟與十大災禍,即相信摩西正是神所差遣的真實以色列領導者。於是,以色列民族即相信並跟隨在「民族性信仰基台」上確立了亞伯立場的摩西,而終於可以出發第二次民族性迦南復歸路程。

不過,以色列民族不能夠只憑一時地向摩西順從屈服,就被認為是已經樹立了「脫掉墮落性的蕩減條件」。因為,在樹立「脫掉墮落性的蕩減條件」攝理路程裏,曾有撒但侵入,被撒但搶去了長久的攝理期間,所以,為了民族性的蕩減復歸這期間,相對於摩西站在該隱立場的以色列民族,即須在曠野路程的全期間中,以順從與屈服的心,相信摩西,跟隨他,否則就不能樹立「脫掉墮落性之民族性蕩減條件」。所以,以色列民族在跟從摩西,經過曠野路程進入迦南以前,是不能樹立「民族性實體基台」的。

神在第二次迦南復歸路程時,賜給了比第一次時更大的恩賜作為「出發攝理」。但是,這畢竟是因他們的不信所導致的。所以,在第二次路程時,以色列民族所須樹立的蕩減條件,就更加重了。意即,在第一次路程時,只要他們相信摩西並跟隨他,就會被帶到非利士的近道,以雅各哈蘭路程期間數的二十一日期間進入迦南福地。但是,出發第二次路程時,即如同出埃及記十三章17節所明示的,神憂慮如果帶領他們走非利士的近道,恐怕他們遇見戰爭害怕,如同第一次路程一樣再度陷於不信,而要回埃及去。所以,就不帶領他們走那近道,而改走渡過紅海,繞道曠野,經過二十一個月進入迦南的路程。

以摩西為中心的以色列民族,終於出發了二十一個月的曠野路程。那麼,我們來察考,為何這路程會成為以即將來臨之耶穌為中心的世界性迦南復歸路程之模擬路程。

當屈服於摩西的法老,容許以色列民族在自己國內祭祀時,摩西即說「這樣行本不相宜,因為我們要把埃及人所厭惡的祭祀耶和華我們的神。若把埃及人所厭惡的在他們眼前獻為祭,他們豈不拿石頭打死我們麼。我們要往曠野去走三天的路程,照著耶和華我們神所要吩咐我們的,祭祀他」。(出八.26~27),以此話欺哄法老,獲得許諾自由的三日期間,帶出以色列民族。這三日期間,相當於亞伯拉罕在以撒獻祭時,作撒但分立所須的期間,所以,往後每當出發攝理路程時,這就成為撒但分立所必須的蕩減期間。因此,雅各要出發迦南復歸路程時,也有欺哄拉班離開哈蘭,分立撒但的三日期間(創三十一.19~22)。同樣的,為了要出發迦南復歸路程,摩西也須有欺哄法老,獲得自由行動以分立撒但的三日期間。而這是給我們提示,往後在耶穌時,也有撒但分立的復活三日期間後,方出發靈的復歸攝理。

以色列的壯丁六十萬人,從蘭塞出發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出十二.6~37,民三十三.3)。

以色列民族合於神旨意,樹立三日期間,達到疏割後,神即賜給他們恩賜,以日間的雲柱與夜間的火柱,帶領他們前面的道路(出十三.21)。在摩西路程中,帶領以色列民族的日間(陽)雲柱,是表示將來要帶領以色列民族行走世界性迦復歸路程的耶穌,夜間(陰)火柱是象徵將作為女性神帶領他們的聖靈。

摩西按照神的命令,用杖分開紅海的水,成為乾地走過,但是在他們後面追擊而來之埃及的馬匹、戰車,和騎兵都被淹沒水葬了(出十四.21~28)。如同已經說明的,站在法老面前的摩西,是象徵神(出七.1),而摩西手中的杖,即象徵顯出神權能的耶穌。所以,這奇蹟即提示,耶穌來臨時,撒但將從後面追擊跟從耶穌行走世界性迦南復歸路程的信徒們,但是,以杖之使命者來臨的耶穌,用鐵杖(啟二.27,詩二.9)擊打在他們面前的這苦海世界時,這苦海將被分開,成為平坦的道路,於是,聖徒們的道路將會開啟,而追擊的撒但將會被滅亡。在前編的終末論裡已經詳述過,鐵杖是意味著神的聖言。並且在啟示錄十七章15節,把這罪惡世界比喻為水。我們把這墮落世界稱為苦海,也可認為是由此而產生的。

以色列民族渡過紅海之後,在離開埃及的第二個月十五日,到達了汛的曠野(出十六.1)。從此時開始,直到他們進入有人居住之地,神賜給他們嗎哪和鵪鶉(出十六.35)。這是提示,耶穌在世界性迦南復歸路程裏,將把人生命要素之耶穌的肉(嗎哪)與血(鵪鶉)賜給所有人類。所以,在約翰福音六章節以下,耶穌說「你們的祖宗在曠野喫過嗎哪,還是死了。……你們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沒有生命在你們裏面」。

以色列民族從汛的曠野往前行,在利非訂安營時,神命令摩西擊打何烈山的磐石,流出水來給他們喝(出十七.6)。在哥林多前書十章4節說「盤石就是基督」。因而,這行事即提示將來彌賽亞來臨時,以「湧到永生的水」(約四.14),使所有的人類復活。而摩西在西乃山領受的兩塊石版,也象徵耶穌與聖靈,但盤石為石版的根,因此,這亦為神的象徵。因為摩西持有擊打石版之根的磐石,使它流出水給以色列民族喝而救活他們的基台,因此,可以在這基台上領受石版,並建造法櫃和會幕。

約書亞在利非訂與亞瑪力人爭戰時,摩西何時舉手,以色列人就得勝;何時垂手,就戰敗。所以,亞倫與戶珥就把石頭放在摩西腳下,讓他坐在上面,兩人左右兩邊扶著他的手,使之不垂下。結果在他面前戰鬥的約書亞,殺了亞瑪力王和他的百姓,獲得勝利(出十七.10~13)。這也是預示,耶穌來臨時所要發生的事。約書亞象徵信耶穌的信徒,亞瑪力象徵撒但世界,亞倫與戶珥則象徵耶穌與聖靈。在亞倫與戶珥扶著摩西的手站立的面前,約書亞擊敗了亞瑪力,這事是預示,侍奉以神為中心的耶穌與聖靈之三位神的信徒們,將會把出現於面前的撒但滅盡。

‧以會幕為中心的復歸攝理

首先,我們必須知道領受石版、會幕和法櫃的經過。以色列民族戰勝亞瑪力人之後,於第三個月初,來到西乃的曠野(出十九.1)。在此地,摩西帶領長老七十人上了西乃山,遇見了神(出二十四.9~10)。神特別召摩西到西乃山頂上,為了領受記錄於石版上的十誡,命令他禁食四十晝夜(出二十四.18)。摩西在西乃山禁食期間,從神那兒領受了關於法櫃與會幕的指示(出二十五~三十一)。同時,四十日期間禁食結束後,摩西即從神領受了記錄著十誡的兩塊石版(出三十一.18)。

當摩西帶著石版下西乃山,到以色列百姓面前時,他們已叫亞倫鑄了一隻金牛犢,說這是領以色列民族出埃及的神而向他下拜(出三十二.4)。摩西看到這樣情形便發烈怒,把手中的兩塊石版扔到山下摔碎了(出三十二.19)。不過,神再度向摩西顯現,並約定說,如果再造兩塊和先前同樣的石版,就會再刻十誡的聖言於石版上(出三十四.1)。摩西按這話再次禁食四十晝夜後,神就把十誡記錄於石版上給予他(出三十四.28)。當摩西拿著石版,再度出現於以色列民族面前時,他們才相信摩西,侍奉他,建造法櫃,建設會幕(出三十五~四十)。

(甲) 石版、會幕、法櫃的意義與其目的

石版意味著什麼呢?摩西領受了記錄著聖言的兩塊石版,這是意味著,因墮落而只有通過供物,才能與神相對的復歸基台攝理時代已經過去,而進入墮落人復歸聖言並能以聖言與神對應的復歸攝理時代了。並且,如同已在後編緒論所說明的,以聖言創造的亞當與夏娃如果完成,即成為聖言的「完成實體」。但是,他們因墮落而成為喪失聖言的存在。在此,摩西以「四十日撒但分立期間」取得記錄著聖言的兩塊石版,即意味著從撒但世界,把喪失的亞當和夏娃復歸成為象徵性聖言實體的意思。因此,記錄聖言的兩塊石版,即為復歸的亞當與夏娃之象徵體,象徵著將以聖言實體來臨的耶穌與聖靈。在聖經裏,把耶穌比喻為白石(啟二.17),又說磐石就是基督(林前十.4),其理由即在此。因兩塊石版是象徵耶穌與聖靈,因此,它們亦成為天與地之象徵。

其次,會幕具有何意義呢?耶穌把耶路撒冷的神殿比喻為自己的體(約二.21)。而信耶穌的信徒們,也被稱為神的殿(林前三.16)。所以,神殿可說是耶穌之形象的表示體。以摩西為中心的以色列民族,如果能夠在第一次迦南復歸路程成功,則他們一進入迦南地,就可以馬上建設神殿,做好迎接彌賽亞的準備。但是,因他們的不信,第一次路程尚未出發即告失敗。在第二次路程即不得不渡過紅海在曠野流浪,因此,無法建造神殿,而只好建造會幕代替。所以,會幕是耶穌的象徵性表示體。因此,當神命令摩西建造會幕時,就說「又當為我造聖所,使我可以住在他們中間」(出二十五.8)。

會幕是由至聖所與聖所兩部份構成。至聖所是只有大祭司長每年一次進去作獻祭的地方。那裡安置著法櫃,是神親自臨在的地方,因此,是象徵著耶穌的靈人體。聖所是普通獻祭時進入的地方,象徵耶穌的肉身。所以,至聖所為無形實體世界,聖所為有形實體世界的象徵。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時,神殿裏掛在聖所與至聖所中間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太二十七.51)。這是意味著,依靠耶穌十字架的靈拯救攝理完成後,靈人體與肉身,天與地能夠互相交通的路被打開的意思。

那麼,法櫃到底是什麼呢?法櫃即是安置於至聖所的律法之櫃。櫃裏置有象徵耶穌與聖靈,即天與地的兩塊石版。又放置著在曠野路程中,成為以色列民族生命的食糧並表徵耶穌肉身的嗎哪,盛在表徵神榮耀的金罐裡。還有曾向以色列民族顯示過神權能的亞倫發過芽的杖(來九.4)。由此觀點看,法櫃大可視為天宙,小可視為會幕的縮小體。

又有施恩座安在這法櫃上邊,神說倘若用金子錘出兩個基路伯,安放在施恩座的兩頭,神就會親自顯現於兩個基路伯中間,說出祂所要吩咐以色列的一切事(出二十五.16~22)。這是提示將來以兩塊石版所表示的耶穌與聖靈降臨並施行攝理,贖罪成立後,神將會顯現於施恩座,同時,在伊甸園曾阻擋亞當到生命樹之路的基路伯將向左右兩邊分開,使任何人都能去到生命樹耶穌面前,領受神的聖言。

那麼,神賜予石版,會幕與法櫃的目的何在?以色列民族行走完因亞伯拉罕「象徵獻祭」失敗所導致的四百年蕩減期間後,即以三大奇蹟與十大災禍擊打埃及民族,並水葬了前來追擊的眾多埃及軍隊與軍車,渡過紅海,踏上曠野之路。由神的旨意來看,理應如此,而且,以色列民族既然因此與埃及結仇,離開埃及後,便站在不能回去的立場,因此,迦南復歸即成為必須成就的路程。所以,神即以三大奇蹟與十大災禍作為「出發攝理」,使以色列民族渡過紅海,驅使他們到再也無法返回的環境。

但是,以色列民族皆陷於不信,甚至到最後連摩西都有可能會採取不信的行動。因此,神不得不樹立某一種即使人變節它也不會改變的信仰對象,即無論何時,只要有一人絕對地信奉它,就能夠通過這樣的人,將此信仰的對象如同接力棒一般地傳繼下去,以成就攝理之目的。

應將何物樹立為此信仰對象呢?安置著裝有石版的法櫃,並象徵彌賽亞的會幕,正是此信仰的對象。所以,以色列民族建立會幕,即意味著彌賽亞已象徵性的降臨。

因此,如果摩西為中心的以色列民族,以忠誠信奉這會幕,如同信奉彌賽亞,而復歸迦南福地,那麼,當時即可樹立「民族性實體基台」。然而,倘若以色列民族皆陷於不信,至少還存留摩西一人把守會幕,那麼,此民族即可再度樹立蕩減條件,以信奉會幕的摩西為中心,在此基台上重新復歸。再者,甚至連摩西亦陷於不信時,倘若在其民族中,至少有一人代替摩西把守會幕到底,即可以他為中心,再度施行攝理,復歸陷於不信的全民族。

在第一次民族性迦南復歸路程中,假若以色列民族未曾陷於不信,那麼,摩西家庭將成為會幕的代替,摩西則將成為石版與法櫃的代替,而摩西家法將成為天法的代替。因此,他們即不需要石版、法櫃或會幕,而直接進入迦南,建立神殿。所以,石版、會幕以及法櫃是因以色列民族陷於不信,為了拯救他們所賜下的一種方便。會幕為耶穌與聖靈之象徵的表示體,因此,一直需要它直到神殿建造為止,而神殿又是耶穌與聖靈之形象的表示體,因此,在實體神殿─彌賽亞降臨之前,也一直需要它。

(乙) 會幕基台

為了迎接彌賽亞,須造成「彌賽亞基台」。同樣地,為了迎接象徵的彌賽亞─會幕,亦須造成「會幕基台」。為了樹立此基台,即須樹立會幕的「信仰基台」與為會幕的「實體基台」。那麼,以摩西為中心的以色列民族,以何種方法才能樹立這兩種基台呢?

如果摩西信奉為了會幕的神聖言,以禁食與祈禱,合乎神旨意地樹立「四十日撒但分立期間」,那麼,會幕的「信仰基台」即被造成了。如果以色列民族站在會幕的「信仰基台」上,持守信仰,順從屈服於正在建立會幕理想的摩西,那麼,為了會幕的「脫掉墮落性的蕩減條件」即被樹立,而會幕的「實體基台」即被造成了。此處所稱之會幕,包括安置在裏面的石版與法櫃。

(a) 第一次會幕基台

人是在第六日被創造的聖言實體(約一.3)。因此,為了復歸如此被創造後墮落的人類,施行賜給再創造聖言之攝理,即須聖別受到撒但侵入之創造期間的六數。於是耶和華的榮耀停於西乃山,雲彩遮蓋山六天,第七天,祂從雲中召摩西(出二十四.16)。自此,摩西開始禁食四十晝夜(出二十四.18)。這是如同已經在前面詳述的,神看到以色列民族渡過紅海後,再度陷於不信,遂命摩西樹立「四十日撒但分立期間」,以建立為象徵性彌賽亞,即會幕之「信仰基台」。

以色列民族在迦南復歸路程所需的「脫掉墮落性的蕩減條件」,並非由他們一時的相信摩西,跟隨他即可造成,而是要持續保持此立場,直到他們進入迦南,建立神殿迎接彌賽亞為止。這事在前文已經論及了。同樣地,在樹立為會幕的「脫掉墮落性的蕩減條件」,造成會幕的「實體基台」時,以色列民族亦須自摩西經過「四十日撒但分立期間」後,到建立會幕為止,一直相信他,侍奉他,順從他。但是,他們在摩西作禁食祈禱的期間,皆陷於不信,吩咐亞倫鑄造了一頭金牛犢,拜它為領以色列民族出埃及的神(出三十二.4)。以色列民族即未能樹立為會幕所須樹立之「脫掉墮落性的蕩減條件」,亦無法造成為會幕之「實體基台」。

神以奇蹟帶領了以色列民族。但是人本身喪失了領受聖言的基台,因此,在人本身以責任分擔尋回它的期間內,神也無法干涉他們的行動。但是,當摩西看到以色列民族鑄造偶像而狂舞時,便發烈怒,把手裏的石版扔到山下摔碎了(出三十二.19)。因此,摩西以「四十日撒但分立期間」所樹立的為會幕之「信仰基台」就被撒但侵入了。如同已經說明的,這兩塊石版是象徵以末後亞當與末後夏娃被復歸的耶穌與聖靈。摩西因以色列的不信仰,而把象徵耶穌與聖靈的兩塊石版摔碎,這事是象徵的提示,當耶穌來臨時,假若猶太民族陷於不信仰,耶穌將逝世於十字架,而耶穌與聖靈亦將無法完成原本從神領受的使命。

以色列民族的不信仰,導致神想要摩西立「四十日撒但分立期間」後,使百姓順從摩西,造成「會幕基台」的攝理挫敗。因此,要造成「會幕基台」的攝理,即因以色列接連的不信仰,被延至第二次,甚至到第三次了。

(b) 第二次會幕基台

以摩西為中心的以色列民族,對於以石版為中心的神攝理全部都陷於不信。不過,因為他們已經站在曾在利非訂喝了從石版的根─即盤石流出之水(出十七.6)的基台上,所以,儘管摩西摔碎了石版,神仍再度顯現於摩西,約定他重新鑿出兩塊和先前一樣的石版,就把先前刻在石版上的聖言同樣再刻於其上(出三十四.1)。但是,在此,除非再度樹立「四十日撒但分立基台」,復歸為會幕的「信仰基台」,否則無法復歸以石版為中心的會幕。因此,摩西再度經過四十晝夜的禁食後,復歸了記錄著十誡聖言的第二次石版與會幕理想(出三十四.28)。

一度被摔碎的石版,以四十晝夜的禁食祈禱再度被復歸,這事是提示,逝世於十字架上的耶穌,如果信奉他的信徒們,能以「四十日撒但分立基台」,樹立迎接他的蕩減條件,即可再臨於此基台上,再度施行拯救攝理。

在摩西第二次復歸以石版為中心的會幕理想之「四十日撒但分立期間」時,以色列民族不但順從屈服於摩西,並聽從摩西的指示,按照神的聖言建立會幕,此時,正是第二年正月初一日(出四十.17)。於是,以色列選民即樹立了「脫掉墮落性的蕩減條件」,造成為會幕的「實體基石」,並在造成了「會幕基台」的基礎上,建造起會幕。然而,如同前述,他們只憑著建造會幕,是無法造成第二次民族性迦南復歸之「實體基台」的。他們必須要將會幕視為比生命更寶貴,以不變的心情侍奉,直到他們進入迦南建立神殿,迎接彌賽亞為止。

第二年二月二十日,以色列民族跟著雲柱的領導,以會幕為中心,出發了西乃的曠野(民十.11~12)。但是,他們再度陷於不信仰,怨恨摩西,因而耶和華就發怒氣,使火在他們中間焚燒,直到營的邊界(民十一.1)。以色列民族仍舊不悔改,又哭號說,除嗎哪以外沒有魚沒有黃瓜,也沒有西瓜,他們向摩西發怨言,戀慕埃及(民十一.4~6)。以色列民族所應樹立的「會幕基台」,再次受到撒但侵入,要復歸這基台的攝理,即不得不被延長到第三次了。

(c) 第三次會幕基台

因為以色列民族陷於不信,以他們為中心的第二次「會幕基台」又受到撒但侵入。但是,由於摩西不變的信仰與忠誠,其會幕依然立於摩西為中心之為會幕的「信仰基台」上,又因為以色列民族是站在曾於利非訂喝了從會幕為中心的石版之根─即盤石所流之水(出十七.6)的基台上。所以,在此基台上,如果以色列民族再樹立「四十日撒但分立基台」,而順從屈服於會幕為中心的摩西,那麼,他們即能再度蕩減復歸第二次之「會幕基台」。為了此條件,神所賜給的正是四十日之窺探期間。

神由以色列民族之各支派中選出首領一人,共十二名,打發他們到迦南地(民十三.2),使他們窺探那地四十天(民十三.25)。但是從窺探回來的十二名中,除了約書亞和迦勒之外,皆作了不信仰的報告,即報惡信說住在那地的民強壯,城邑也堅固寬大(民十三.28),並且那地是吞喫居民之地,我們在那裏所看見的人民,都身量高大,我們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樣(民十三.32~33),並報告以色列民族將無法攻擊那城與那民。聽到這報告的以色列民族,即向摩西發怨言,並大聲喧嚷哭鬧著要立一個新首領回到埃及去。

然而,約書亞與迦勒卻喊著說,迦南地的住民祇不過是我們的食物,因蔭庇他們的已經離開他們。相反地,我們有耶和華保護著,用不著怕他們,應攻擊他們,而不可背叛神(民十四.9)。但是,以色列百姓卻拿石頭要打死約書亞與迦勒(民十四.10)。這時,耶和華顯現出來說「這百姓藐視我要到幾時呢?我在他們中間行了這一切神蹟,他們還不信我要到幾時呢」(民十四.11),又說「但你們的婦人孩子,就是你們所說,要被擄掠的,我必把他們領進去,他們就得知你們所厭棄的那地。至於你們,你們的屍首必倒在這曠野。你們的兒女必在曠野飄流四十年,擔當你們淫行的罪,直到你們的屍首在曠野消滅。按你們窺探那地的四十日,一年頂一日,你們要擔當罪孽四十年,就知道我與你們疏遠了」(民十四.31~34)。第三次的「會幕基台」亦因此無法復歸,而第二次的二十一個月曠野路程,就被延長到第三次的四十年曠野路程了。

‧第二次民族性迦南復歸路程之失敗

因以色列民族的不信,「會幕基台」被撒但侵入至三次,因此,第二次民族性迦南復歸之「脫掉墮落性之民族的蕩減條件」即無法樹立起來。進而,在第二次所要樹立的「實體基台」即未能造成,第二次民族性迦南復歸路程再度失敗,而被延長到第三次民族性迦南復歸路程。

(3)第三次民族性迦南復歸路程

‧信仰基台

因以色列民族的不信仰,第二次民族性迦南復歸路程歸於失敗,摩西為了復歸此路程之「信仰基台」,所樹立的米甸曠野四十年期間,再次受到撒但侵入。並且,由於以色列民族未能以信仰與順從,樹立窺探四十日期間,因此,即以一年頂一日,經過曠野飄流直至回到加低斯巴尼亞的四十年期間,便成為摩西要分立侵入第二次路程之「信仰基台」的撒但,並蕩減復歸第三次路程之「信仰基台」所需的期間。因此,一心一意以信仰與忠誠信奉會幕,在曠野飄流四十年期間後,再次回到加低斯巴尼亞的摩西,即能樹立第三次民族性迦南復歸路程之「信仰基台」,並且由此亦確立了這路程之民族性「實體獻祭」所須的亞伯立場。

‧實體基台

由於以色列民族未能以信仰與順從樹立窺探四十日路程,反而以不信與叛逆導致失敗,因此,「會幕基台」仍然被撒但侵入,而第二次路程之「實體基台」即未能造成。但是,摩西以忠誠信奉會幕之會幕的「信仰基台」仍存在著。因此,倘若以色列民族能夠在此基台上,於曠野飄流四十年期間內,順從屈服於以不變之信仰信奉會幕的摩西,樹立起分立侵入窺探四十日之撒但基台,那麼,此時即造成會幕的「實體基台」,同時亦得以造成「會幕基台」。並且,在這基台上的以色列民族,如果能夠以信仰與順從侍奉著以會幕為中心的摩西,進入迦南地,此時即可造成第三次民族性迦南復歸路程之「實體基台」。

因此,這四十年曠野飄流期間,對摩西而言,是要樹立第三次路程之「信仰基台」所需之期間;對以色列民族來說,則是為了在建立「會幕基台」之後,回到第二次路程裏他們侍奉著摩西建立了會幕的立場,並為造成第三次路程之「出發攝理」所需要的期間。

(甲) 以摩西為中心的實體基台

因以色列民族在曠野裏陷於不信而需要領受石版、會幕與法櫃等事,已在上面論述過。在第二次民族性迦南復歸路程中,神為「出發攝理」行使了三大奇蹟,然而,以色列民族一採取不信之立場,因此,為了蕩減復歸,神即使他們經過四十日之試煉期間後,賜給石版、會幕與法櫃之三大恩賜。並且,當雅各要從哈蘭復歸到迦南時,拉班曾欺哄雅各十次(創三十一.7),因此,為了蕩減復歸,神賜下十大災禍。但以色列又站在不信的立場,因此,為了再蕩減復歸,即賜給十誡之聖言。所以,如果以色列民族能夠信奉石版、會幕與法櫃,藉以持守三大恩賜與十誡,那麼,他們即可回到第二次路程裏,以三大奇蹟與十大災禍從埃及出發時的立場。因此,假若以色列民族能夠以信仰與順從跟隨摩西,度過四十年曠野蕩減期間後,回到加低斯巴尼亞,與摩西一同在「會幕基台」上信奉石版、會幕與法櫃,那麼,他們就可以再度站在第二次路程裏,以三大奇蹟與十大災禍擊打埃及而完成「出發攝理」目的之立場。由於石版是法櫃的縮小體,而法櫃是會幕的縮小體,因此,石版亦為會幕之縮小體。所以,法櫃與會幕皆可以用石版或者其根的磐石來表示。因此,第三次民族性迦南復歸路程,是靠著以磐石為中心的「出發攝理」,從加低斯巴尼亞出發。倘若以色列民族能夠以信仰與忠誠信奉會幕,跟從摩西進入迦南,那麼,第三次民族性迦南復歸路程之「脫掉墮落性的蕩減條件」即被樹立起來,以摩西為中心的「實體基台」即可造成。

那麼,神如何來完成以磐石為中心的「出發攝理」呢?為了拯救未能合乎神旨意,樹立曠野四十年期間,而再度陷入不信的以色列民族(民二十.4~5),神即讓摩西在以色列會眾眼前,用杖擊打磐石,流出水給他們喝(民二十.8)。假使摩西用杖擊打磐石一次,流出水給他們喝,使以色列民族對神的權能有新的認識,並以他為中心,為一體,那麼,他們即可與摩西一同站在「會幕基台」上,成就以磐石為中心的「出發攝理」。並從此時開始,相信摩西並侍奉他,跟從他進入迦南地,即可樹立「脫掉墮落性之民族性蕩減條件」,因此,第三次路程之摩西為中心的「實體基台」亦應於那時造成。然而,摩西看到抱不平並怨言攻擊摩西說沒有水的會眾時,因太憤慨而不能壓抑湧上來的血氣,用杖擊打了磐石兩下,神因此說「因為你們不信我,不在以色列人眼前尊我為聖,所以你們必不得領這會眾進我所賜給他們的地去」(民二十.12)。本應擊打磐石一下,摩西一擊打了兩下,以致未能成就以磐石為中心的「出發攝理」,眼看著所約定的迦南福地,卻不能進去(民二十.24,民二十七.12~14)。

在此,我們來查考,只能擊打磐石一下的理由,以及為何擊打兩下,即成為罪等事。在啟示錄二章17節,以白石象徵耶穌,又在哥林多前書十章4節記錄著,磐石就是基督。然而,已在墮落論所說明的,基督就是當作生命樹來臨的(啟二十二.14),因此,磐石亦是生命樹。創世記二章9節的生命樹,是象徵在伊甸園裏,將來要完成的亞當,這生命樹亦應意味著磐石,因此,磐石亦為完成的亞當之象徵。

可是,在伊甸園裡,撒但擊打了將來要成為磐石的亞當,使其墮落。因此,亞當即未能成為生命樹(創三.24),亦未能成為永遠將來自於神的生命水賜給子孫的磐石。所以,摩西用杖擊打前之不流水的磐石,是象徵著墮落的亞當。撒但曾擊打亞當一次,使其墮落。原本,亞當正在成長,以期成為能流出生命泉水的磐石,但被擊打後,卻變為「不能流水之磐石」的亞當。因此,神即擊打這亞當表示體─不流水的磐石一下,使它流出水來,藉此樹立蕩減復歸亞當成為「流水之磐石」的條件。所以,經摩西擊打一下之後,成為能流出生命泉水的磐石,即象徵以生命樹來臨,並賜給墮落人生命泉水的耶穌。因此,耶穌說「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裏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約四.14)。所以,摩西擊打磐石一下,是為了樹立將墮落的第一亞當蕩減復歸成為完成的第二亞當─耶穌的條件,這是被容許的。但是,摩西站在天方擊打一下後變成能流出水的磐石,接著,再擊打一下的行為,是表示可以擊打將來以復歸的磐石來臨,並要賜生命泉水給予萬民的耶穌。如此,因以色列民族的不信,以及當摩西看到此情形而以血氣擊打磐石兩下的行為,即成立了將來耶穌來臨時,如果以色列民族陷於不信,撒但可直接出現在磐石之實體─耶穌面前的條件,因此成為罪。

摩西摔破石版一事是可以復歸的。但是,擊打磐石兩下的失敗卻無法復歸。其理由何在?從復歸攝理看,石版和磐石是具有外的和內的關係。記錄十誡的石版,是摩西律法的中心,因此,是舊約聖經之中心。舊約時代的以色列民族,只要相信這石版理想,就能進入那時代的拯救圈。由此可知,石版是將來臨的耶穌之外的表示體。

但是,在哥林多前書十章4節說,磐石就是基督,如同這聖言,磐石是耶穌的象徵。又由於磐石是石版之根,因此,也是石版的實體─耶穌之根,即神的象徵。所以,若將石版當作是外的,那麼,磐石就是內的;又把石版比喻為體,那麼,磐石就相當於心;把石版當作聖所,磐石就是至聖所;把石版比喻為地,那麼,磐石就相當於天。所以,磐石比石版具有更大的價值,是耶穌之內的表示體。

如此,石版為耶穌外的表示體,也是在象徵神的摩西面前(出四.16,出七.1)被立為耶穌之外的表示體之亞倫的象徵。但是,以色列民族卻叫亞倫鑄了金牛犢(出三十二.4),因此,當亞倫的信仰崩裂時,石版亦毀壞了。但亞倫站在於利非訂喝了磐石之水的基台上(出十七.6)能夠通過悔改而蘇生,因此,象徵亞倫的石版,亦可在磐石之水的內的基台上,通過再樹立蕩減條件而得到復歸。但是,石版之根的磐石是象徵耶穌以及其根的神,因此,擊打它的行為即無法挽回。而摩西擊打磐石兩下的行為,導致何等結果呢?摩西擊打磐石兩下,是因面對陷入不信的以色列民族時,無法平息血氣所引發的結果(詩一O六.32~33),因此這行為就成為站在以撒但立場所作之事。所以,以磐石為中心所要成就的「出發攝理」,遂再度被撒但侵入。

摩西擊打磐石兩下之外的行為,雖然成為撒但的行為,但實際上,在內的方面,卻是從這磐石流出水來,給以色列民眾喝,救活了他們。所以,從埃及出來之外的以色列民族,除了約書亞和迦勒之外,皆未能復歸神所預定的迦南地。摩西也以一百二十歲終老一生,望著眼前的盼望之地而死去(申三十四.4~5)。不過,約書亞代替摩西(民二十七.18~20),把喝了磐石的水、信奉會幕且在曠野路程中出生之內的以色列,帶領進入迦南地(民三十二.11~12)。

如果摩西擊打磐石兩下的行為,導致撒但侵入的結果,那麼,這磐石應該不會流出水來,但是為何會有水流出來呢?在第二次民族性迦南復歸路程時,摩西已經在利非訂按照神的命令,擊打磐石出水給以色列民族喝過,因而造成了磐石之水的基台(出十七.6)。並且,對於在此基台上所立的石版、會幕和法櫃,儘管以色列民族陷入於不信,但摩西仍舊站在以四十日禁食禱告所立之會幕的「信仰基台」上,以他一人堅定遵守的信仰,繼承到第三次民族性迦南復歸路程。此後,雖然連摩西亦陷入不信之立場,但由於他對於神的心情始終未改變,而且,約書亞在他窺探四十日所立之「會幕基台」上,以不變的信仰,信奉石版、會幕和法櫃,因此,在利非訂所立之磐石的水的基台,即能夠以約書亞為中心仍然保留著。

由於摩西之外的不信行為,第二次磐石即外的受到撒但侵入,但因他內的不變的心情和約書亞的信仰與忠誠,即成為內的條件,使磐石能流出水來喝。

摩西擊打磐石兩下的行為,由結果來看,是以撒但的立場擊打的,於是,磐石即被撒但佔有了。因此,當作此磐石之實體來臨的耶穌,在其世界性的迦南復歸路程裏,當猶太人陷於不信時,為了要親自搶回他們曾在曠野所喪失的磐石,而去到曠野,首先就受到撒但的試煉,要他將石頭變成餅。

就外的來看,雖然摩西由於以色列的不信,以血氣擊打磐石兩下,以致於他的肉身受到撒但侵入而死於曠野。但就內的來說,由於他不變的心情,使磐石流出水給他們喝,因此,他的靈得以進入迦南。這是提示,將來當磐石實體的耶穌來臨時,倘若猶太民族陷於不信,耶穌的肉身也將受到撒但侵入,被釘於十字架上,如此,靈肉一起拯救之世界性的迦南復歸即無法完成,只能通過復活完成靈的復歸。

摩西擊打磐石兩下後,神就使火蛇進入不信的以色列百姓當中咬死他們(民二十一.6)。但是,當以色列悔改時,神即吩咐摩西製造一條銅蛇,挂在杆子上,凡被蛇咬的,一望這銅蛇就活了(民二十一.9)。這火蛇是象徵使夏娃墮落的古蛇,即是撒但(啟十二.9),挂在杆子上的銅蛇,是象徵將來當作天蛇來臨的耶穌(約三.14)。這是提示,當以色列民族陷於不信時,神只好把他們丟給撒但,等到他們悔改而回復信仰時,再以銅蛇救活他們;同樣地,日後在耶穌時,假如猶太人陷於不信,神即不得不把他們丟給撒但,這時,耶穌為了拯救人類即不得不以天蛇被挂在十字架上,凡是悔改而相信他十字架救贖的人,都得以拯救。所以,耶穌說「摩西在曠野怎樣舉蛇,人子也必照樣被舉起來」(約三.14)。這事實就成為使耶穌為中心之第三次世界性迦南復歸路程,以十字架靈的路程出發的遠因。

由於以色列的不信,摩西擊打磐石兩下時,神就預言摩西不得進入迦南地(民二十.21)。為了這事,摩西雖然向神哀求,並懇切地祈禱容他進入迦南地(申三.25),但他終究看著眼前的迦南地而死去了。他死後,屍體被埋葬了,但是直到今日,仍沒有人知道他被埋葬的地方(申三十四.6)。這是預先提示,當耶穌來臨時,倘若猶太人陷於不信,他將被釘於十字架上,屆時,他將哀求祈禱,倘若可行,得以免去這死杯,並切望達成世界性的迦南復歸(太二十六.39),但終究無法達成其目的而逝世,而且他的屍體被埋葬之後,將無人知道其去向。

(乙) 以約書亞為中心的實體基台

由於摩西擊打磐石兩下,以色列民族要以磐石為中心之「出發攝理」復歸迦南之目的即未能完成。儘管摩西擊打磐石兩下(民二十.1~13),導致撒但之外的侵入,但是因有利非訂磐石之水的基台,內的來說,磐石照樣可以流出水來,給以色列民族喝,這事實如前文所說明,提示了如同下面所述之神攝理的另一路程。即是,在以色列民族中,凡是出生於撒但世界埃及,並於曠野路程中陷入不信之外的以色列人,除了以窺探四十日樹立信仰的約書亞和迦勒以外,都在曠野倒下,只有喝過磐石之水、信奉會幕、出生於曠野生活中之內的以色列人,以摩西之代替者約書亞為中心,進入了迦南地(民三十二.11~12)。並且,神對摩西說,他不得進入迦南地,又說「嫩的兒子約書亞,是心中有聖靈的,你將他領來按手在他頭上,使他站在祭司以利亞撒和全會眾面前,囑咐他。又將你的尊榮給他幾分,使以色列全會眾都聽從他」(民二十七.18~20)。

在窺探四十日期間,陷入於不信的全以色列民族當中,約書亞是堅定地站在摩西所立的會幕之「信仰基台」上,以不變的信仰與忠誠造成「會幕基台」並信奉到底的,僅有兩人之中的一個。雖然摩西陷於不信,但石版、會幕和法櫃,卻仍然站在約書亞所立的「會幕基台」上。所以,神即立約書亞代替摩西,使內的以色列百姓服從於他,跟他一起站在「會幕基台」上,成就磐石之水為中心的「出發攝理」,並使他們藉著這攝理進入迦南地,樹立「脫掉墮落性之民族的蕩減條件」,得以造成第三次路程的以約書亞為中心之「實體基台」。

而且,神說「他(約書亞)必在這百姓前面過去(迦南),使他們承受你(摩西)所要觀看之地」(申三.28)。神又對約書亞說「我怎樣與摩西同在,也必照樣與你同在。我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你當剛強壯膽,因為你必使這百姓承受那地為業,就是我向他們列祖起誓應許賜給他們的地」(書一.5~6)。如同摩西合乎神旨意樹立四十年米甸曠野生活時,神向他顯現,命令他帶領以色列民族到流奶與蜜之迦南地去(出三.8~10),同樣,神即召命一心一意以信仰與忠誠度過四十年曠野飄流生活的約書亞以代替摩西,命令他「我的僕人摩西死了。現在你要起來,和眾百姓過這約但河,往我所要賜給以色列人的地去」(書一.2)。

約書亞接到神的命令,即召來百姓的官長,傳達從神領受的旨意時(書一.10),他們回答約書亞說「你所吩咐我們行的,我們都必行。你所差遣我們去的,我們都必去。我們從前在一切事上怎樣聽從摩西,現在也必照樣聽從你。惟願耶和華你的 神與你同在,像與摩西同在一樣。無論甚麼人違背你的命令,不聽從你所吩咐他的一切話,就必治死他。你只要剛強壯膽」(書一.16~18)。他們決心拼命跟從約書亞。代理摩西使命出發的約書亞,是象徵為了繼承並完成初臨使命而來的再臨耶穌。因此,要蕩減復歸摩西路程的約書亞路程,即表示耶穌再臨時的路程,再臨路程必須蕩減復歸他的靈的復歸路程。

摩西在第二次路程中,曾打發十二人去窺探迦南地(民十三.1~2)。在他們之中,僅有兩人以忠誠完成其使命。在這兩人的心情基台上,約書亞再打發兩人作探子,去窺探耶利哥城(書二.1)。兩個窺探耶利哥城回來的探子,就以信仰的心,報告說「耶和華果然將全地交在我們手中,那地的一切居民,在我們面前心都消化了」(書二.24)。這時,出生於曠野的以色列子孫們都相信這探子的話,於是蕩減了祖先們過去,未能合乎神旨意樹立四十日窺探期間之罪。

如此,因為內的以色列人誓死跟隨立在「會幕基台」上的約書亞,他們即能與約書亞站在同一基台上。於是,他們以磐石的水為中心之「出發攝理」,復歸與在第二次路程裏,以三大奇蹟和十大災禍作為「出發攝理」,以摩西為中心之祖先們的相同立場。因此,如同以摩西為中心的以色列,在渡過紅海之前,樹立了三日路程一般,以約書亞為中心的以色列人,在渡過約但河之前,亦樹立了三日路程(書三.2)。又,如同在第二次路程裏,以雲柱與火柱帶領了以色列人,經過三日路程到達紅海一樣,以約書亞為中心的以色列人,經過三日路程後,以雲柱和火柱所表徵的耶穌和聖靈之象徵性實體,即法櫃,帶領他們到約但河(書三.3,書三.8)。

如同用領導摩西的杖劈開紅海一樣,當領導約書亞的法櫃,到約但河,卻一入水,漲過兩岸的約但河流即分開(書三.16),跟隨的以色列眾人都如同走陸地一般渡過了河(書三.17)。杖是表示將要來臨的耶穌。法櫃裝有兩塊石版、嗎哪以及亞倫發芽的杖,是耶穌和聖靈之象徵性實體。所以,約但河在法櫃面前分開,以色列百姓能平安地復歸回到迦南地,這事是提示,在將要來臨的耶穌和聖靈面前,以水所表示的罪惡世界(啟十七.15),將被分立為善與惡並接受審判之後,所有聖徒將完成世界性迦南復歸的意思。

這時,神命令約書亞說「你從民中要揀選十二個人,每支派一人,吩咐他們說,你們從這裏從約但河中,祭司腳站定的地,取十二塊石頭帶過去,放在你們今夜要住宿的地方」(書四.2~3)。於是,以色列百姓於正月初十日從約但河裏上來,在耶利哥的東邊吉甲安營,又把從約但河中取來的那十二塊石頭立在該處(書四.20)。而這事是預示什麼呢?如同已經論到的,石頭是象徵將要來臨的耶穌。因此,代表十二支派的十二個人,從被法櫃打開水的約但河中,取了十二塊石頭,這是提示將來以十二支派的代表型蒙召命的耶穌之十二門徒們,當耶穌以聖言把罪惡世界分立為善惡時,他們必須在那世界侍奉耶穌的意思。

他們取了十二塊石頭,在迦南地的住宿處,將石頭聚集在一處時,約書亞即說「要使地上萬民都知道耶和華的手,大有能力。也要使你們永遠敬畏耶和華你們的 神」(書四.24)。這是預示,侍奉將來以石頭來臨之耶穌的十二個門徒,必須一心指向同一目的,聚集於一個地方,團結一致後,方能完成世界性迦南復歸,永遠讚美神的全能性。

如同雅各每到一個地方就立石堆一般,十二支派的代表者─即雅各十二個兒子的子孫,也把十二塊石頭聚在一處,建立祈禱祭壇讚美神,提示將來要建築神殿,這是表示,耶穌的十二個門徒必須同心合力信奉耶穌為神殿。後來,當耶穌的門徒未能合而為一時,耶穌就說「你們拆毀這殿,我三日內要再建立起來」(約二.19)。果然,當十二門徒未能合而為一,加略人猶大出賣耶穌時,代表神殿的耶穌,即以十字架被拆毀,三日後復活,將四散逃逸的門徒再度召喚聚集起來,門徒們才將復活的耶穌,信奉為靈的神殿,而且,必須等到再臨之後,才能當作實體神殿侍奉他。

如同以色列民族離開埃及,向著迦南地出發第二次路程時,於那年正月十四日守完逾越節之後才發動進軍一般(出十二.17~18),在吉甲安營的以約書亞為中心的以色列人,同樣的,也是在那年正月十四日守完逾越節之後,才向著城門緊閉的耶利哥城進軍。於是,開始喫土產的榖物,這時,持續供應了四十年的嗎哪也止住了。自此時開始,人就必喫自己流汗得來的食糧生活,在突破撒但城巿的最後關門時,亦須藉著完遂人的責任分擔來達成。以色列民族按照神的命令,四萬兵丁走在前頭,七個祭司長吹著號角走在後面,後隊隨著利未人祭司長抬著法櫃(書六.6),最後隊即以色列全軍成列進軍(書六.8~9)。

按照神的命令,以色列民族就以這樣的行軍,一日圍繞城一次,繞了六日,但是此城一無所動。他們必須以忍耐和服從,蕩減復歸被撒但侵入之六日創造期間。他們以服從樹立六日期間後,到第七日,當吹著七個羊角的祭司長繞城七次,在第七次吹角的時候,約書亞就號令以色列百姓說「呼喊罷。因為耶和華已經把城交給你們了」(書六.16)。於是百姓一起大聲呼喊,城牆就塌陷了。這路程是提示,將來藉著耶穌的權能以及其聖徒,撒但阻擋於天地之間的障壁將塌陷。所以,這城牆即不可再建起來。因而約書亞說「有興起重新修這耶利哥城的人,當在耶和華面前受咒詛。他立根基的時候,必喪長子,安門的時候,必喪幼子」(書六.26)。

約書亞攻擊敵人如破竹之勢,在伯和崙的戰爭滅了十九個王,又在米倫的激戰滅了十二個王,共計擊殺死三十一個王(書十二.9~24)。這也是預先提示,耶穌將以萬王之王來臨,使所有外邦國王屈服,並拯救其百姓,建設地上天國。

‧彌賽亞基台

以色列民族因未能樹立窺探四十日撒但分立期間,導致第二次民族性迦南復歸路程失敗,為了再蕩減這期間,他們出發了第三次民族性迦南復歸路程,在曠野飄流四十年,再回到加底斯巴尼亞。這時,摩西已造成了第三次路程的「信仰基台」,而以色列民族也得以站在「會幕基台」上。然而,由於以色列的不信,以及擊打磐石兩下之結果,這兩個基台即受到撒但的侵入。因此,以摩西為中心,從埃及出發之外的以色列,就都被殲滅於曠野,只有約書亞和迦勒,站在摩西所立的第二次路程之「信仰基台」和會幕的「信仰基台」之上,以信仰和忠誠,樹立了窺探四十日之撒但分立期間,因而得以造成「會幕基台」。儘管以摩西為中心的以色列,都在曠野倒下來,但是信奉會幕,在曠野生活中出生之內的以色列,即以代替摩西的約書亞為中心,盡忠誠,信奉法櫃,渡過約但河,攻破了耶利哥城,進入迦南。如此造成了第三次民族性迦南復歸路程的「實體基台」,這路程的「彌賽亞基台」即被造成。由此,在亞伯拉罕時所立的「彌賽亞之家庭性基台」,經過因他獻祭失敗所帶來的四百年埃及苦役蕩減路程後,方得以造成了「彌賽亞之民族性基台」。但是,如同已在後編第一章第三節(三)裡詳細論及的,那時,墮落人已經以撒但為中心,建設了如埃及王國等強大的王國,與天方復歸攝理對抗著,因此,雖然以約書亞為中心,造成了「彌賽亞之民族性基台」,但是直到在這基台上建設起足以與撒但對抗之天方王國之前,彌賽亞便不能降臨。然而,進入迦南之內的以色列人,又陷於不信,攝理就重覆被延長,直到耶穌降臨。

(三)摩西路程所提示的教訓

從摩西後至今,經過漫長歷史過程,許多信奉神旨意的信徒,曾經讀過聖經上有關摩西的記錄。但都只認為那是關於摩西本身的歷史記錄,無人知道那是神要通過他,教示我們關於復歸攝理的某種秘密。耶穌亦在約翰福音五章19節裡說「子憑著自己不能作甚麼,惟有看見父所作的,子纔能作」,但他說到如此程度,還未能夠明說摩西路程的根本意義,即逝世了(約十六.12)。

但是,我們已經說明了摩西如何行走復歸攝理之公式或典型路程。這是預示,將來耶穌所要行走的路,如果與本章第三節加以對照,即可更進一步了解此事實。在此,我們只看以摩西為中心的攝理一例,即無法否定神的存在,以及祂帶領著人類歷史指向一個絕對目的之事實。

其次,摩西路程提示,人是否完成其責任分擔,將決定以此人為中心之神的預定是否能成就之事。為了這預定所立的人物,如果本身未能完成其責任分擔時,神的預定即無法以此人物為中心來達成。神是預定摩西帶領以色列民族進入流奶和蜜的迦南地,而給予他這命令。但是,因他們未能完成責任,所以,從埃及出發的以色列民族中,只有約書亞和迦勒得以進入迦南,其餘所有的人都倒在曠野中了。

並且,神提示了祂不干涉人的責任分擔,而只看其結果來主管。神曾以驚人的奇蹟帶領以色列人,但是對於摩西領受石版期間,以色列人鑄成金牛犢的行為,以及摩西擊打磐石兩下的行為,都不作任何干涉,卻只看結果來主管。因為這些事都是必須由他們本身獨自行走的責任分擔。

更提示了神對於旨意預定之絕對性。神對所預定之旨意的成就是絕對的,因此,當摩西不能完成其責任時,即立代替者約書亞,一定要來完成既定之目的。如此,當神所立的亞伯人物,不能完成其使命時,就以該隱立場中盡了忠誠的人代替他,繼承並完成亞伯的使命。耶穌所說的「天國是努力進入的,努力的人就得著了」(太十一.12),這聖言正是指這事實所說的。

再者,提示了擔當愈大使命的人物,對他的試煉也愈大。人類始祖因不信並背離神而墮落,所以,負責復歸「信仰基台」的人物,必須勝過神棄絕他的試煉。摩西勝過神要殺他的試煉之後(出四.24),才得以成為以色列的領導者。

原本,撒但是以墮落為條件與人對應,因此,神亦無法無條件地把恩惠賜給人,因為撒但會控訴。所以,當神要把恩惠賜給人的時候,必在恩賜之前或之後給予試煉,以防止撒但的控訴。以摩西路程為例來說明,摩西度過法老宮中四十年試煉之後,才容許他第一次出埃及之恩惠;又經過米甸曠野四十年試煉之後,神才賜下第二次出埃及之恩惠(出四.2~9);神要殺摩西的試煉之後(出四.24),才賜下三大奇蹟和十大災禍的奇蹟(出七.10);有三日路程的試煉之後(出十.22),才賜下雲柱與火柱的恩惠(出十三.21);經過紅海的試煉之後(出十四.21~22);才有嗎哪和鵪鶉之恩惠(出十六.13),有了和亞瑪力爭戰的試煉之後(出十七.10),才有石版、會幕和法櫃的恩惠(出三十一.18);有了四十年曠野飄流的試煉之後(民十四.33),才有磐石之水的恩賜(民二十.8);經過火蛇的試煉之後(民二十一.6),才有銅蛇的恩惠(民二十一.9)。如上所述,摩西路程留給了我們許多教訓。

第三節 以耶穌為中心的復歸攝理

原本應主管天使的亞當(林前六.3),墮落後,相反地卻受到天使的主管,造成了地獄。因此,為了蕩減復歸,當作末後的亞當來臨的耶穌,必須親自使撒但屈服,復歸天國。不過,如同已在第一節詳述的,連在神的面前都不肯屈服的撒但,更不可能向耶穌和信徒們順從屈服,因此,神即負起創造人之原理的責任,立雅各和摩西,提示了將來耶穌能夠使撒但屈服的模擬路程。

雅各是行走了使撒但屈服之象徵性路程,摩西是行走了使撒但屈服之形象性路程,而耶穌即須行走其實體的路程。所以,耶穌必須模擬摩西使撒但屈服之民族性迦南復歸路程,使撒但屈服,以完成世界性迦南復歸路程。

在申命記十八章18節,神對摩西說「我必在他們弟兄中間,給他們興起一位先知像你,我要將當說的話傳給他,他要將我一切所吩咐的,都傳給他們」,在這聖言裡所說的,一位像摩西的先知,正是指必須行走與摩西相同路程的耶穌。又看約翰福音五章19節記錄著,耶穌惟有看見父所作的,子才能作,子憑著自己不能作什麼。這是說明了耶穌正按著神通過摩西提示的模擬路程在行走。詳細之事已在以摩西為中心的復歸攝理中論及,此處將把摩西為中心的三次民族性迦南復歸路程,和耶穌為中心的三次世界性迦南復歸路程的全部概略作比較對照,討論以耶穌為中心的復歸攝理。

(一)第一次世界性迦南復歸路程

(1)信仰基台

在第一次世界性迦南復歸路程裡,復歸「信仰基台」的中心人物是施洗約翰。那麼,施洗約翰應該從何立場完成其使命呢?在以摩西為中心之民族性迦南復歸路程中,摩西摔碎石版以及擊打磐石兩下等行動,就成為一種表示性行動,表示容許撒但持有了條件,意即,將來耶穌來臨時,如果以他為中心的猶太民族陷於不信,撒但就可以擊打石版和磐石之實體的耶穌。這事已在摩西路程裡論及了。

為了使耶穌避開這條件,即須要由造成他降臨基台的選民們,以將要來的彌賽亞之形象體─即神殿為中心,合而為一。但是,以色列民族常常走到不信仰的路,以致成立了在將要來臨的耶穌面前,撒但可以侵入的條件。因此,為了防止這條件,先知以利亞來到,滅去巴力的先知和耶洗別先知共八百五十名(王上十八.19),做撒但分立的工而後昇天(王下二.11)。但是,以利亞的使命尚未全部完成,因此,為了完成其使命,他必須再臨(瑪四.5)。如此,為了完成以利亞未能完成之撒但分立的使命,以及為了修直彌賽亞的道路(約一.23),而當作以利亞來到的先知,就是施洗約翰(太十一.14,太十七.13)。

當以色列民族在埃及的四百年期間,無一先知領導他們,而接遭連受苦役當中,神差遣了摩西,要他民族性地率領他們到迦南地來迎接彌賽亞。同樣地,在先知瑪拉基以後的彌賽亞降臨準備時代之四百年期間,猶太人,在無一先知領導的情況下,又受到波斯、希臘、敘利亞、羅馬等外邦的奴役,直到出現了一位能夠將他們帶領到為了世界性迦南復歸而降臨之彌賽亞面前的人物,即施洗約翰。

如同站在埃及苦役四百年期間「撒但分立基台」上的摩西,在法老宮中學習了忠孝之道。同樣,站在彌賽亞降臨準備時代四百年期間「撒但分立基台」上的施洗約翰,為了迎接彌賽亞,亦在曠野喫著蝗蟲野蜜,對天盡了忠孝之道。所以,祭司們(約一.19)以及猶太人都猜疑或許施洗約翰就是彌賽亞(路三.15)。施洗約翰因樹立了「四十日撒但分立基台」,所以,得以造成第一次世界性迦南復歸之「信仰基台」。

(2)實體基台

施洗約翰因被立在與摩西同樣立場,所以,對猶太民族來說,是站在父母與子女兩種立場。然而,由於他以父母的立場蕩減復歸了第一次世界性迦南復歸之「信仰基台」,因此,同時亦以子女立場確立為了樹立「脫掉墮落性之世界性蕩減條件」所需之亞伯立場。(本章第二節(一)(2))因此,施洗約翰即以世界性規模,建立了摩西在法老宮中度過四十年蕩減期間後,樹立了與第一次民族性迦南復歸之「信仰基台」同一的立場,並站在其基礎上了。

在摩西時,神是要讓以色列民族看到摩西打死埃及人,以使他們相信摩西,而施行「出發攝理」。在當時,以色列民族本來應該離開撒但國家埃及,進入迦南地。但是,以施洗約翰為中心的猶太民族,一不得離開羅馬帝國而移動到別處去,仍應在其政權下,使他們屈服,復歸這帝國成為神的國。因此,神即顯現以施洗約翰為中心的種種奇蹟,使猶太人能相信他,以施行「出發攝理」。

所以,關於施洗約翰懷胎時,天使的驚人預告,而且,當他父親不信這預告時,竟成為啞吧的奇蹟,以及他出生時所顯現的奇蹟等,使以色列民族,如同聖經上所說的聖言「周圍居住的人都懼怕,這一切的事就傳遍了猶太的山地。凡聽見的人,都將這事放在心裏說,這個孩子,將來怎樣呢?因為有主與他同在」(路一.65~66),從出生時,就相信他是神所差遣的先知。不僅如此,他那以蝗蟲與野蜜維生,並過著祈禱生活之光輝的修道生涯使得他的信望如此之高,甚至連祭司們(約一.19)和一般猶太人(路三.15)都猜疑或許他就是彌賽亞。

摩西結束法老宮中的四十年蕩減期間,當他殺死埃及人時,假使以色列民族因他的愛國心而感動,相信他,並跟隨他,那麼,他們即不須渡過紅海而繞道曠野,也不必領受石版、會幕和法櫃等,即可直接通過非利士進入迦南地。同樣地,如果耶穌當時的猶太人,相信並跟隨神以奇蹟立為信仰之對象的施洗約翰,那麼,他們即可樹立「脫掉墮落性的蕩減條件」,復歸「實體基台」,並復歸「彌賽亞基台」。

(3)第一次世界性迦南復歸路程之失敗

因為猶太人是站在施洗約翰所立的「信仰基台」上,相信他如同彌賽亞,並跟從他(約一.19,路三.15),所以,他們能夠清算舊約時代,並出發世界性迦南復歸之新路程。但是,如同在前編第四章第二節裏已詳論的,施洗約翰雖然親自見證了耶穌為彌賽亞,但終究又懷疑他(太十一.3),並且,雖然自己是當作以利亞來到,卻不知而加以否認(約一.21)。其結果,不但阻擋了猶太人到耶穌面前的道路,更把他們趕到背逆耶穌的立場。由於施洗約翰離開了樹立「實體基台」的亞伯位置,因此,猶太人即無法樹立「脫掉墮落性之世界性蕩減條件」。因猶太人無法樹立「實體基台」,導致無法造成「彌賽亞基台」,使得第一次世界性迦南復歸路程終告失敗,而如同摩西時一般,也被延長到第二甚至第三次了。

(二)第二次世界性迦南復歸路程

(1)信仰基台

‧耶穌代替施洗約翰的使命

在以完成的亞當來臨的耶穌面前,施洗約翰是被復歸的亞當型人物。所以,施洗約翰應把到那時為止,攝理歷史上為了復歸「信仰基台」和「實體基台」之所有中心人物未能完成的使命成就起來,以造成「彌賽亞基台」。並在此基台上,引導著相信並跟從他的猶太民族,連同全體的攝理基台,一起交給耶穌後,以信仰與忠誠跟從並侍奉他。

雖然施洗約翰自己也不知而行,但他在約但河對耶穌施洗(太三.16),是要把自己過去為了神旨意所建立之一切,交給耶穌的一種儀式。

但是爾後,施洗約翰卻逐漸懷疑耶穌、背逆耶穌,因此,視施洗約翰如同彌賽亞(路三.15)而跟隨他的猶太人,即不得不陷入不信耶穌的立場。(前編第四章第二節)於是,施洗約翰為了第一次世界性迦南復歸路程所立的「信仰基台」,即受到撒但的侵入。所以,耶穌只好親自代替施洗約翰的使命,蕩減復歸「信仰基台」,出發第二次世界性迦南復歸路程。耶穌在曠野以禁食四十日期間分立撒但的目的,正是為了代替施洗約翰的立場,蕩減復歸「信仰基台」。

耶穌是神的獨生子,當作榮耀的主來臨。因此,原則上,是不應該行走苦難的道路(林前二.8)。但是,因為擔當修直耶穌道路之使命而出生的施洗約翰(約一.23,路一.75),未能完成其使命,因此,施洗約翰應接受的苦難,即須由耶穌本身代替承受。雖然耶穌為彌賽亞,但因他是代替施洗約翰而出發復歸攝理路程,所以,吩咐彼得說,不可向猶太人見證自己是彌賽亞的事實(太十六.20)

‧耶穌的曠野四十日禁食祈禱與三大試煉

首先,我們必須先了解,有關耶穌四十日禁食祈禱與三大試煉的遠因和近因。在民族性迦南復歸路程時,站在磐石面前的摩西陷於不信,打了磐石兩下,以致於使象徵耶穌的磐石(林前十.4)受到撒但的侵入。這就成為表示性的行動,表示在往後以彌賽亞的身份來臨,並把摩西路程當作模範行走的耶穌路程裏,倘若為修直耶穌道路而來的施洗約翰陷於不信,那麼,撒但即能侵入當作磐石而來到的耶穌。因此,這行動亦表示,撒但也可以侵入在彌賽亞之前來到之施洗約翰為中心的「信仰基台」。所以,摩西擊打磐石兩下的行動就成為遠因,意即,當施洗約翰陷於不信時,耶穌為了復歸其「信仰基台」,必須親自以代替約翰的立場去到曠野,接受四十日禁食與三大試煉。

事實上,施洗約翰陷於不信(前編第四章第二節(三)),因此,他所立的「信仰基台」即受到撒但的侵入;這就成為近因,使耶穌為了親自以施洗約翰的立場,樹立「四十日撒但分立基台」,蕩減復歸「信仰基台」,必須去到曠野接受四十日禁食和三大試煉。

那麼,撒但施以三大試煉的目的何在呢?馬太福音四章1~10節記錄著,撒但要耶穌將石頭變成食物,又叫他站在殿頂上往下跳;再帶他上了高山,說,若俯伏拜我,就把世上的一切都賜給你等,以這三個問題來試煉耶穌。

起初,神創造人,並賜予個性完成、繁殖子女以及主管被造世界等三大祝福(創一.28)。所以,神的創造目的,即是要人完成它。但是,因撒但使人墮落,以致不能完成這三大祝福,神的創造目的也未能達成。而耶穌來臨的目的,是為了復歸神所約定的三大祝福,並完成神的創造目的。因此,撒但為了阻擋復歸祝福之道路,即以這三大試煉企圖阻止創造目的之達成。

那麼,耶穌是如何接受這三大試煉,又如何得勝的呢?在此,我們必須先知道,為何撒但能夠站在試煉耶穌的主體立場?在以摩西為中心之民族性迦南復歸路程裏,由於以色列民族的不信與摩西的失敗,撒但取得了象徵耶穌和聖靈的兩塊石版和磐石,而得以站在以摩西為中心之以色列民族的主體立場,這事實我們已說明過了。但是,到了世界性迦南復歸路程時,當作要分立撒但,並修直彌賽亞道路之使命者而來的施洗約翰(約一.23)未能完成其責任,於是如同摩西時一樣,以色列民族又再度陷於不信仰和不順從。因此,如同神已經通過摩西路程所顯示的,撒但即得以站在試煉耶穌的主體立場了。現在,我們更詳細地來探究其試煉的經過。

耶穌在曠野四十日禁食後,撒但前來試煉耶穌說「你若是神的兒子,可以吩咐這些石頭變成食物」(太四.3)。由於摩西在曠野摔碎了置於「四十日撒但分立基台」上的石版,擊打了磐石兩下的行動,以及施洗約翰不信之結果,使石頭被撒但占有。因此,為了再度搶回這石頭,耶穌必須去到曠野禁食四十日以分立撒但。因撒但清楚知道,耶穌是為了搶回石頭而來到曠野。所以,如同從前在民族性迦南復歸路程裏,以色列的祖先因無法忍受飢餓而陷於不信,使石頭被撒但所據有,此時,在世界性迦南復歸路程裏的耶穌,亦與他們同樣處於飢餓中,因此,或許會逐漸陷入不信,以致不想取回石頭而把它變成食物充飢,那麼,這石頭就永遠歸撒但所有了,這就是此話的涵義。

面對這試煉時,耶穌回答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囗裏所出的一切話」(太四.4)。原本人是被創造為藉著攝取兩大類的營養素而生存。意即,肉身是依靠由自然界所攝取的營養素而活;靈人體則是依靠由神囗裡所說出的聖言而活。但是,墮落人已經無法直接領受神之聖言,因此,如同約翰福音一章14節的記錄,人是藉著由神的聖言成了肉身而來到地上的耶穌所說出的聖言,使靈人體存活。所以,在約翰福音六章48節,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又繼續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沒有生命在你們裡面」(約六.53)。所以,人如果單喫食糧使其肉身活著,也不能算是健全活著。除非更進一步,藉著由神的聖言化為肉身,當作所有人類生命之糧來臨的基督而生活,否則無法成為完全的人。

但是,因摩西擊打石版的根─磐石兩下,這石頭即被撒但佔有。撒但佔有的石頭,正是摩西所喪失的那磐石,也是那石版,因此,是象徵受到撒但試煉的耶穌本身。這是看啟示錄二章17節以石頭比喻基督,又在哥林多前書十章4節「磐石就是基督」的記錄,就能明白此事。所以,對於撒但最初的試煉,耶穌的回答,是意味著,雖然我現在處於極為飢餓狀態中,但並不在乎使肉身存活的食物問題,要勝利本身受撒但試煉的立場,成為能夠使所有人類靈人體得以存活之神聖言的糧。這試煉是耶穌以施洗約翰立場勝利,以樹立個性完成之彌賽亞立場之試煉。如此,耶穌以原理立場面對旨意的行動,擊敗了撒但。並且,耶穌藉著勝利這最初的試煉,樹立了能夠復歸個性完成的條件,而造成復歸神第一祝福的基台。

其次,撒但叫耶穌站在殿頂上,說「你若是神的兒子,可以跳下去」(太四.6)。然而,看約翰福音二章19~21節,耶穌說他自己為聖殿,又在哥林多前書三章16節說,信徒為神的殿,並且在哥林多前書十二章27節說,信徒是基督的肢體。因此,我們可以知道,耶穌是本聖殿,而信徒是分聖殿的事實。由於耶穌是以聖殿之主人的立場來臨,因此,撒但也不得不承認其位置,而將耶穌帶到殿頂上,要他跳下去。這話是意味著,當耶穌從主人位置跳下,陷於墮落人位置時,撒但將代替耶穌,佔領神殿主管者的位置。

面對此試煉,耶穌回答說「不可試探主你的神」(太四.7)。原本,天使是被創造為接受創造本然人的主管,所以,墮落的天使應當受耶穌的主管。因此,天使想要代替耶穌站在神殿主管者的立場,這當然是非原理的行動。耶穌是行原理性攝理之神的體,所以,以非原理的行動來試煉耶穌,即站在試煉神的立場,這是行不得的。不僅如此,耶穌已勝利第一次的試煉,以復歸個性的實體神殿,確立了神殿主人的立場,因此,毫無受撒但試煉的任何條件,因此,這話即表示不要試煉耶穌,退下去的意思。靠著在第二試煉的勝利,當作本神殿、新郎及人類之真父來臨的耶穌,樹立了可以將所有信徒復歸為分神殿、新婦、以及子女立場的條件,造成了復歸神第二祝福的基台。

然後,撒但帶耶穌上了極高的山,將世上的萬國與其榮華都指給他看,而試煉他說「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這一切都賜給你」(太四.9)。溯本求源,亞當因陷於墮落而喪失了對萬物世界的主管資格,受到撒但主管,撒但因而代替亞當站在萬物世界的主管者立場(羅八.20)。但是,以完成的亞當來臨的耶穌,即如同記錄於哥林多前書十五章27節「神叫萬物都服在他的腳下」的聖言一樣,是被造世界的主管者。然而,撒但亦知道此原理,所以,帶耶穌上了山,讓他站在萬物主管主的立場後,試煉他,如同最初亞當向撒但屈服一般,也企圖要第二亞當耶穌向撒但屈服。

對此,耶穌回答說「當拜主你的神,單要事奉他」(太四.10)。這耶穌的回答,指天使原為服役的靈(來一.14),應當崇拜創造自己的神,侍奉他。因此,墮落的天使撒但亦應拜他、侍奉他,這是原理。因此,撒但亦應向以創造主神之體顯現的耶穌屈服,拜他、侍奉他,這是原理。況且,耶穌已勝利兩次試煉,已造成了能夠復歸神第一、第二祝福的基台,在此基台上,復歸神的第三祝福,主管萬物世界,這是必然之事。由於萬物世界已站在勝利的基台上,因此,沒有任何接受試煉之必要,耶穌以此意思作了原理的回答。耶穌在第三試煉也獲得了勝利,樹立起能夠復歸對被造世界之主管性的條件,而造成了復歸神第三祝福的基台。

‧以四十日禁食與三大試煉分立撒但的結果

根據創造原理,人必須經過正分合三階段過程,造成四位基台,才能成就神的創造目的。但是,人在造成四位基台過程中,受到撒但侵入而未能成就創造目的。因此,迄今在神的復歸攝理路程中,神即使延長到三階段,也要造成「四十日撒但分立基台」,蕩減復歸所喪失的一切。然而,耶穌是彌賽亞,同時,亦以施洗約翰的立場,勝利了三階段的試煉,樹立了「四十日撒但分立基台」。藉由此,耶穌能夠一時地蕩減復歸神通過復歸攝理歷史路程,經過三階段延長,而欲以「四十日撒但分立基台」搶回的所有條件。意即,第一,耶穌以施洗約翰立場,蕩減復歸了第二次世界性迦南復歸所需之「信仰基台」,因此,能夠把到當時為止的攝理路程中,蕩減復歸造成「信仰基台」所立的一切條件。意即,蕩減復歸了該隱與亞伯的獻祭、挪亞的方舟、亞伯拉罕的獻祭、摩西的會幕,以及所羅門的聖殿等。不僅如此,耶穌也把亞當後四千年期間之縱的歷史路程中,復歸「信仰基台」之中心人物們,因失敗而喪失的一切「四十日撒但分立基台」,一時的橫的蕩減復歸了。同時,蕩減復歸挪亞的四十日審判,摩西的三次四十年期間與兩次四十日禁食,四十日窺探,以色列的四十年曠野路程,以及挪亞到亞伯拉罕的四百年、埃及苦役四百年等。

第二,耶穌因為從施洗約翰的立場,站上了彌賽亞的立場,因此,樹立了能夠成就神的三大祝福,蕩減復歸四位基台的條件。因此,耶穌是獻祭成功的實體,同時也站在石版、會幕、法櫃、磐石或是神殿之實體的立場。

(2)實體基台

耶穌是以人類的真父母來臨,以施洗約翰的立場,蕩減復歸了「四十日撒但分立基台」,因此是站在父母立場復歸了「信仰基台」;同時亦以子女立場,建立了為樹立「脫掉墮落性之世界性蕩減條件」所需之亞伯位置。因此,耶穌就把摩西在米甸曠野四十年蕩減期間,為第二次民族性迦南復歸造成「信仰基台」的立場,能夠世界性地蕩減復歸而站在其立場了。

在第二次民族性迦南復歸路程中,是以三大奇蹟和十大災禍作為「出發攝理」。但是其後,在第三次民族性迦南復歸路程中,因以色列民族的不信,此攝理即歸於失敗。因此,為了蕩減復歸在埃及時的三大奇蹟與十大災禍,即在「會幕基台」上,樹立石版、會幕與法櫃等三大恩賜和十誡當作「出發攝理」,這事已在摩西路程裡說明清楚了。然而,耶穌是石版、會幕與法櫃等三大恩賜和十誡的實體,因此,在第二次世界性迦南復歸路程,耶穌本身即以聖言與奇蹟作為「出發攝理」。耶穌以這「出發攝理」擔當施洗約翰使命而站在亞伯立場,因此,如果在該隱立場的猶太民族,相信侍奉他、跟隨他,就能夠樹立「脫掉墮落性的蕩減條件」而復歸「實體基台」,由此即能造成「彌賽亞基台」。倘若能夠如此,耶穌即可站在這基台上,由施洗約翰的立場站上彌賽亞的立場。全人類即可與他接技(羅十一.17),獲得重生,脫掉原罪而與神心情一體,復歸創造本性,造成地上天國。

(3)第二次世界性迦南復歸路程之失敗

因施洗約翰的不信,使得第一次世界性迦南復歸攝理失敗時,耶穌即代替施洗約翰的使命,親自遭受曠野四十日苦難,蕩減復歸了第二次世界性迦南復歸所需之「信仰基台」。但是,如同前述,在三大試煉中,敗北的撒但,暫時離開了耶穌(路四.13)。撒但只是暫時離開耶穌,並非意味著永遠離開,乃是暗示能夠再度出現於耶穌面前的意思。果然,撒但經由以陷於不信的祭司與文士們為中心的猶太民族,尤其是出賣耶穌的門徒加略人猶大,再度出現於耶穌面前,與他對立。

因猶太民族的不信,無法造成第二次世界性迦南復歸攝理的「實體基台」,亦無法造成這攝理所需的「彌賽亞基台」,因此,第二次世界性迦南復歸路程也歸於失敗了。

(三)第三次世界性迦南復歸路程

(1)以耶穌為中心之靈的迦南復歸路程

談論第三次世界性迦南復歸路程的問題之前,首先必須知道,這路程與第三次民族性迦南復歸路程有何相異之處?已經在前面詳論的,在第三次民族性迦南復歸路程裡,以色列民族的信仰對象是彌賽亞象徵體的會幕。所以,當以色列民族全都陷於不信時,惟有這會幕,仍然站在摩西禁食四十日期間所立的「會幕的信仰基台」上。甚至連摩西也陷於不信時,在摩西所立的「信仰基台」上,約書亞即代替摩西使命,站在經由窺探四十日撒但分立期間造成的「會幕基台」上,始終不變地信奉旨意,因此,以約書亞為中心,這會幕還是繼續堅定站立著。但是,世界性迦南復歸路程裡,猶太民族的信仰對象,是以會幕實體來臨的耶穌,因此,連門徒亦陷於不信時,信仰即無挽回之餘地,耶穌就如同他所說的「摩西在曠野怎樣舉蛇,人子也照樣被舉起來」(約三.14),他肉身被釘在十字架上,非行走死路不可了。猶太民族即喪失了靈肉一起拯救的信仰對象,第三次世界性迦南復歸路程的結果,就與第三次民族性迦南復歸路程一樣,不能直接以實體的路程出發。因而,第二以色列的基督教信徒們把復活的耶穌,再度立為信仰的對象,先以靈的路程出發了。耶穌說「你們拆毀這殿,我三日內要再建立起來」(約二.19),其理由即在此。然後,如同約書亞繼承摩西的使命,完成第三次民族性迦南復歸一樣,耶穌必須再臨以繼承初臨時的使命,靈肉一起完成第三次世界性迦南復歸路程。我們看此復歸攝理路程也可以了解,耶穌如果不是與初臨時同樣以肉體再臨,即無法完成初臨時所要成就的復歸攝理目的。

‧靈的信仰基台

因猶太民族背逆耶穌,第二次世界性迦南復歸路程即失敗,而耶穌以施洗約翰的立場,通過四十日禁食所立的「信仰基台」,即不得不交給撒但了。所以,耶穌經由十字架把肉身交給撒但後,以靈的施洗約翰使命者立場,用四十日復活期間,樹立了撒但分立之靈的基台,復歸了第三次世界性迦南復歸靈的路程所需之靈的「信仰基台」。耶穌於十字架逝世後,樹立四十日復活期間的理由即在此,但至今,未曾有人知道此理由。那麼,耶穌是如何樹立靈的「信仰基台」的呢?

直至耶穌當作彌賽亞顯現為止,神是與猶太選民在一起。但是,從他們背逆以彌賽亞顯現的耶穌之瞬間始,神即不得不把選民交給撒但了。所以,神與被以色列人排斥的獨生子耶穌一起,不得不棄絕選民而背臉過去。然而,神差遣彌賽亞的目的,是為了拯救以選民為首的所有人類。因此,神寧願把耶穌交給撒但,也要拯救全人類。而撒但則是寧願把站在己方的選民以及全人類交給神,也要殺害彌賽亞耶穌。其理由是─神四千年復歸攝理的第一目的在於樹立一位彌賽亞,因而撒但認為只要殺害彌賽亞,就能使神所有的攝理目的失敗。至此地步,神為了拯救猶太民族為首的全人類,即不得不把耶穌交給撒但作為蕩減條件。

撒但行使其最大實權,把耶穌殺害於十字架上,達成了它在四千年歷史路程中的目的。神把耶穌交給撒但,以此作為代價,樹立起能拯救以色列為首的全人類之條件。那麼,神是以何種方法拯救罪惡的人類呢?因撒但已行使其最大實權,殺害了耶穌,所以,根據蕩減復歸的原則,亦造成了神可以行使最大實權的立場。撒但所行使的最大實權是殺害人。相對地,神所行使的最大實權,則是使死人再度復甦。因此,撒但行使其最大實權而殺害了耶穌,相對於此事的蕩減條件,神亦行使了其最大實權,使死去的耶穌復活,讓所有人類與復活的耶穌連接在一起(羅十一.24),使他們重生,獲得拯救。

通過聖經,我們明白復活後的耶穌,與被釘在十字架之前和門徒們一起生活的耶穌,是完全不同的。他已經超越時間與空間的位置,所以,無法以肉眼看到他。他忽然出現於門關閉的房間(約二十.19),又忽然出現於往以馬忤斯村子去的兩個門徒面前,和他們同行良久,只是他們的眼睛迷糊了,不認識他(路二十四.15~16)。如此突然出現的耶穌,又忽然離去了。耶穌為了拯救全人類,把肉身當作供物交給十字架後,以復活四十日撒但分立期間,樹立了靈的「信仰基台」,開拓了能夠救贖萬民之罪的道路。

‧靈的實體基台

耶穌以靈的施洗約翰使命者的立場,造成靈的復活「四十日撒但分立基台」。以靈的真父母立場,復歸了靈的「信仰基台」,同時,亦以靈的子女立場,建立了為樹立「脫掉墮落性之世界的蕩減條件」之亞伯位置。如同摩西帶領以色列民族,經過曠野飄流四十年蕩減期間,造成了第三次民族性迦南復歸所需之「信仰基台」一樣,耶穌也能以此造成為第三次世界性迦南復歸所需之靈的「信仰基台」。

摩西時,是以樹立「會幕基台」作為「出發攝理」。但是,復活的耶穌則是召集分散在加利利的門徒們,自己成為石版、會幕與法櫃之靈的實體,把一切行奇蹟的權柄賜給予門徒(太二十八.16~18),作為「出發攝理」。

復活的耶穌是以靈的施洗約翰使命者,站在靈的亞伯立場,而站在該隱立場的信徒們,依靠著「出發攝理」,相信他,侍奉他,跟隨他,樹立了「脫掉墮落性之靈的蕩減條件」,而得以復歸「靈的實體基台」。

‧彌賽亞之靈的基台

耶穌逝世於十字架後,所留下的十一人門徒皆失去力量,而分散於各處。但是,耶穌復活後,把他們再聚集於一處,重新開始靈的迦南復歸之攝理。門徒們選出馬提亞代替加略人猶大(徒一.26),補足十二門徒之數,誓死信奉復活的耶穌,造成了「靈的實體基台」,進而復歸了「彌賽亞之靈的基台」。由此,耶穌即在此基台上,以靈的施洗約翰使命者的立場,建立起靈的彌賽亞基台,復歸聖靈,成為靈的真父母,施行重生的攝理。如同記錄於使徒行傳二章1~4節,在五旬節聖靈降臨後,復活的耶穌即以靈的真父立場,與靈的真母聖靈一起動工,使信徒們靈地連接,施行靈的重生,而只成就了靈的拯救攝理(前編第四章第一節),因此,在耶穌復活的圈內,已清算了撒但之靈的讒言條件,而成為撒但之不可侵圈。

墮落人雖然因著相信耶穌而與他成為一體,但是,如同耶穌本身,其肉身仍處於被撒但侵入的立場。因此,肉的拯救仍未成就,而被留下來。但是,我們如果相信復活的耶穌,即可與他進入靈的撒但不可侵圈內,因此,得以免去撒但之靈的讒言,成就靈的拯救。

‧靈的迦南復歸

基督教信徒們,相信並侍奉站在「彌賽亞之靈的基台」上之靈的彌賽亞耶穌,只完成了靈的迦南復歸。所以,在靈的迦南復歸惠澤圈內的信徒們,其肉身就如同經由十字架受到撒但侵入的耶穌肉身之同樣立場,因此,與耶穌來臨前的狀態並無相異,依然受到撒但侵入,原罪依然殘留下來(羅七.25),因此,信徒們為了基督的再臨,即必須行走撒但再分立的路程。(前編第四章第一節(四))。

以摩西為中心所攝理之民族性迦南復歸路程中的會幕理想,如今以復活的耶穌之靈的實體神殿為中心,世界性地成就了。至聖所與聖所,是以它們所象徵的耶穌與聖靈,或者以耶穌的靈人體與肉身之靈的實體方式成就,而施恩座的理想,則是以耶穌與聖靈的工來成就,神顯現於此處,賜予聖言。所以,在神賜予聖言的施恩座面前,把人類始祖墮落之後即擋在前面的基路伯向左右分開,進入法櫃內,迎接生命樹耶穌,喫神所賜給的嗎哪,並將亞倫發過芽之杖所展現的神之權能加以顯示(來九.4~5)。如此,由摩西的路程即可了解,耶穌的十字架與其再臨,絕非是既定的攝理。

(2)以再臨主為中心之實體的迦南復歸路程

第三次世界性迦南復歸路程,如同第三次民族性迦南復歸路程,未能以實體路程出發,而是以靈的路程出發的理由,已在前節詳細說明了。在「彌賽亞之靈的基台」上,相信並順從靈的彌賽亞耶穌而出發的第三次世界性迦南復歸之靈的攝理,在經過二千年漫長的歷史路程後,至今,已世界性地擴大其靈的版圖。

所以,如同約書亞以實體路程,代替摩西行走了靈的迦南復歸路程,而完成了民族性迦南復歸一般,耶穌也必須於再臨後,把至今之靈的復歸路程,以實體路程行走,完成世界性迦南復歸,並造成地上天國。這樣,再臨主必須把初臨時所要實體成就的地上天國,依原樣實現,因此,必須以實體的人誕生在地上(參照後編第六章第二節(二))。

但是,再臨主必須蕩減復歸初臨當時的復歸攝理路程,因此,如同他初臨時,因猶太民族的不信而行走了靈的復歸攝理。再臨時,如果第二以色列的基督教徒們陷於不信,即必須再度以實體蕩減復歸其靈的苦難路程。耶穌說「只是他必須先受許多苦,又被這世代棄絕」(路十七.25),其理由正在此。

所以,耶穌在初臨時,不得不棄絕為了他而被召命的第一以色列選民,而立基督教信徒為第二以色列,行走了新的靈的攝理路程。同樣地,如果再臨時,基督教信徒也陷於不信,即不得不棄絕他們,而立第三以色列來成就實體的攝理路程。因此,耶穌再臨時,也與初臨時一樣,如果擔任修直道路之施洗約翰使命(約一.23)的先驅者,未能完成其使命,則再臨主本身即須再以施洗約翰的立場,實體地造成第三次世界性迦南復歸攝理的「信仰基台」,因而不得不行走苦難的路程。

但是,儘管再臨主要行走多麼險峻苦難之路,也不會如同初臨時,未能完成復歸攝理目的就逝世。因為神樹立人類的真父母(前編第七章第四節(一)(1)),成就創造目的之攝理,已從亞當,經過耶穌,到再臨主已經是第三次了,第三次再臨時,則必定會完成攝理。不但如此,如同後編第四章第七節所論述的,耶穌以後二千年期間之靈的復歸攝理,為了造成他能夠動工的社會,已建立了民主主義社會。耶穌初臨時,被迫害為猶太教的反逆者而逝世。但是,在他再臨的民主主義社會裡,也許將認為他是異端而趕走他,但絕不會因而逼迫至死的地步。

所以,儘管再臨主可能行走甚為險峻苦難之路,但必定有信徒集聚,站在他所立之實體的「信仰基台」上,絕對地相信他,跟從他,侍奉他,樹立第三次世界性迦南復歸之實體路程所需的「脫掉墮落性的蕩減條件」,造成「實體基台」,而建立「彌賽亞之實體基台」。

在第三次民族性迦南復歸路程時,摩西是以磐石為中心,作為「出發攝理」,但在約書亞時,則以比磐石更內的泉水為中心,作為「出發攝理」。同樣地,耶穌初臨時,是以奇蹟作為「出發攝理」,但再臨時,即以更內的聖言為中心,作為「出發攝理」。因為,如同已在前編第三章第三節(二)所論及的,藉著聖言被造的人(約一.3),因墮落而未能成就聖言之目的。神為了再度完成此目的,樹立了聖言之外的條件,施行復歸攝理,直到攝理歷史的終末,再差遣聖言之實體耶穌(約一.14)以施行聖言為中心之拯救攝理。

神的創造目的,以心情因緣為中心來看,神是以靈的父母,創造人當作祂實體的子女。特別是最初當作神二性性相之形象的實體對象所創造的亞當和夏娃,即以神的第一實體對象,成為人類的父母。所以,他們應成為夫婦,繁殖子女,以父母愛、夫婦愛和子女愛所表現之父母的心情、夫婦的心情和子女的心情,結成家庭,這正是造成三對象目的之四位基台(參照前編第一章第二節(三))。

神是如此計劃,以繼承天血統的直系子女來建立地上天國。但是,如同已在墮落論所詳述的,人類始祖與天使長結交血緣關係之結果,使所有人類皆繼承撒但血統,成為魔鬼的子女(太三.7,太二十三.32,約八.44)。所以,人類始祖即陷於切斷與神之間血緣關係的立場,這就是墮落。(參照前編第二章)

所以,神復歸攝理之目的,是在於復歸被切斷與神之間血統關係的墮落人,樹立神直系血統的子女。我們從聖經裏來查考神復歸攝理的祕密。

如同前面所論及,墮落後,恣意殺戮的亞當家庭,切斷了與神之間的關係。到挪亞時,因他次子,即是立於亞伯立場的含失敗,雖然未建立能與神連結直接的關係,但因有挪亞盡了忠誠的基台,得以立在奴僕的奴僕立場(創九.25),可連結與神之間的間接的關係。這就是舊約以前時代,神與人之間的關係。

到了信仰之父亞伯拉罕時,因他造成了「彌賽亞之家庭性基台」,立神的選民,他們才得以復歸神的僕人立場(利二十五.55)。這就是舊約時代,神與人之間的關係。然而,耶穌來到後,站在耶穌以施洗約翰立場所立之「信仰基台」上的門徒們,才從舊約時代的僕人立場,進而復歸到養子的立場。為了成為神直系血統的子女,他們即須絕對地服從耶穌,建立「實體基台」而造成「彌賽亞基台」,並且與站在此基台的耶穌,作靈肉兩面的連接(羅十一.17),與他成為一體。

耶穌是以無原罪,惟一繼承神血統的直系獨生子來臨,使墮落的全人類與他連接成為一體,脫掉原罪,復歸成為神直系血統的子女。耶穌與聖靈當作人類的真父母來到,使墮落人與他們連接,脫掉原罪,進而連結與神之間的創造本然之血統因緣,我們稱此攝理為重生。(參照前編第七章第四節)所以,我們要明白,耶穌是為了將變成野橄欖的墮落人接在好橄欖上,而以真橄欖的中心來到的。

但是,因為連門徒們也陷於不信,耶穌即未能從施洗約翰立場,進而站在彌賽亞的立場,而逝世於十字架上。所以,復活的耶穌即以靈的施洗約翰立場,用復活四十日撒但分立期間,樹立靈的「信仰基台」之後,悔改的門徒們方以信仰與忠誠樹立靈的「實體基台」,結果才得以造成靈的彌賽亞基台。信徒們終於能靈的接上站在靈的基台上之靈的彌賽亞耶穌,至少能成為靈的子女。這就是耶穌以後至今,靈的復歸攝理所結實的神與墮落人之間的關係。耶穌之後的靈的復歸攝理,即如同神先創造靈界一樣,必會先復歸同一模式之靈的世界,所以,我們墮落人即只能靈的站在神的對象位置。因此,儘管其信仰如何篤厚,基督教信徒仍舊無法清算以肉身繼承之原罪。因此,就未能脫離撒但血統這一點而言,與舊約時代信徒毫無差別。(前編第四章第一節(四)),基督教信徒是具有與神相異血統的子女,因而是神的養子。保羅曾經說,「我們這有聖靈初結果子的,也是自己心裏歎息,等候得著兒子的名分」,其理由即在此(羅八.23)。

所以,為了復歸所有人類成為繼承神血統之直系子女,耶穌必定會再臨。因此,他必與初臨時一樣,以肉身誕生於這地上,再度行走初臨時的路程以蕩減復歸它。如同已論及的,再臨耶穌必須藉著以聖言為中心的「出發攝理」,實體地造成「彌賽亞基台」,並在這基台上,使所有人類靈肉一起接枝,脫掉原罪,復歸承受神血統之直系子女。

耶穌初臨時,為了蕩減復歸「彌賽亞之家庭性基台」中心人物雅各的立場,即以三大門徒為中心,樹立十二門徒來建立家庭性基台,又立七十門徒來擴大此基台到氏族的基台。同樣地,再臨時,亦必須把其「彌賽亞」基台,實體地從家庭性基台出發,順次復歸成為氏族性、民族性、國家性、世界性以及天宙性,並在這基台上,將天國建設起來。

耶穌誕生後,神為了能早日成就天國建設之目的,即樹立第一以色列選民準備其基台,但是,由於他們背逆,神即再立基督教信徒為第二以色列。同樣地,為了再臨耶穌之天國建設的理想而被立為第二以色列的基督教信徒,再次背逆他,那麼,神即不得不棄絕這第二以色列選民,而重新選擇第三以色列選民。所以,處於終末的基督教信徒們,即與耶穌初臨時的猶太民族一樣,可說是站在最幸福之環境裏,但另一面,也可能會陷於最不幸的立場。

(四)耶穌路程所提示的教訓

第一,在此提示了神對於旨意之預定為如何。任何時刻,神都把旨意預定為絕對的來成就,因此,當施洗約翰未能完成其使命時,以彌賽亞來臨的耶穌,即使親自代替其使命也要來達成目的。又當猶太人不信而未能建立地上天國時,耶穌即使必須再臨,也要絕對的成就其旨意。

其次,提示了神對於被選的某一個人或者某一民族為中心的旨意成就之預定並非絕對的,而是相對的。意即,神為了達成復歸攝理之目的,雖然立某一人物或者某一民族,但當他未能完成自己責任分擔時,即必須另立新使命者繼承其使命。耶穌揀選施洗約翰為他第一門徒,但是因他未能完成其責任,即揀選彼得來代替。又揀選了加略人猶大為十二門徒之一,但當他未盡其使命時,即揀選馬提亞來代替(徒一.26)。又為了復歸攝理目的之達成,揀選猶太民族,但是當他們未能完盡其責任時,即把其使命移到外邦人(徒十三.46,太二十一.33~43)。儘管是為成就旨意所揀選的存在,但以他為中心之旨意成就,亦絕不能預定為絕對的。

再者,提示了神不干涉人的責任分擔,而只看其結果來主管。當施洗約翰或者加略人猶大陷於不信時,神並非不知道,也並非無阻擋之能力,但對於他們的信仰卻一概不干涉,而只看此結果來主管。

並且又提示,對於擔任大使命的人物,其試煉即成比例地加大。亞當陷於不信,棄絕神,因此,以末後亞當來臨的耶穌,為要達成其復歸攝理目的,即必須代替亞當,從被神棄絕的立場,樹立信仰而蕩減復歸其墮落前的立場。所以,耶穌即必在曠野受到撒但試煉,又必經歷在十字架上被神棄絕的體驗(太二十七.46)。